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探索多元实践模式,培养“未来型”品质技能

        2018-04-04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近年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坚持抓好教育综合改革,以“未来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贯彻“锦城2025”规划、结合“三个增值”,探索团学工作的多元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未来型”品质技能。

孵化学生科研,建设团学智库。一是以“竞赛计划”助“以赛促学”,积极响应学校“提升学生科研”号召,开展第八届“锦城之秋”学生学术科技节。全年共举办未来职业人工智能化大赛、未来社会形态构想大赛、发明专利申报竞赛、机械制图大赛、组网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20余项学科竞赛;二是力推锦城科技项目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大赛、巡展、论坛等活动,在2017年“挑战杯”四川省学术科技竞赛中斩获8银、5铜;三是带头参与并组织、号召、带领全体学生干部投身发明创造浪潮,2017年土木学院涌现出“最牛学生助管团”;四是提出“123考核指标”,号召全体团学干部每人每年要发表一篇论文,参与两项发明创造,获得三个校内外奖项。

拓宽实践平台,传播“锦城”大爱。一是以社会调查、挂职锻炼、走访校友、感恩孝亲为切入点,前后组织上万人次投身以“感恩暖春节,实践助成长”和“感恩母校,奋斗青春”为主题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各级实践团队共计446支,实践范围遍布北京、山东、甘孜等全国68个地、市、县,涌现出“卫青墓保护现状调查”“电子行业岗位调查”“古建筑调研”“萤火支教”等一批校级优秀项目及团队;二是开展校地会合作探索明德教育实践新模式。在高新区设立“明德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微公益”行动助力幸福西园建设,共计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为西园街道辖区双职工子女、重大产业项目工人、社区居民、残障人士等提供涵盖课业辅导、兴趣培养、陪伴关怀、手语教学、文艺晚会、民俗文化、主题沙龙、趣味运动等10多项类别的项目服务;三是情系脱贫攻坚。赴南充嘉陵区开展智力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建立“明德实践”教育基地,将“未来型人才”培养理念带入实践中。四是动员志愿服务,推广专业志愿服务促进专业实践。全年动员2万人次参与596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总时长达82456小时。在亚洲教育论坛、西博会等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中,锦城志愿者表现出色,好评如潮。

推进创业教育,助力成长成才。一是全年邀请近十位优秀青年创业家来学校交流,场场座无虚席,获新华社等二十余家媒体的转载播报;二是充分把握全团创业资源,全年向政府部门、兄弟院校及领军企业通过“逐梦计划”等与团省委、企业合作,推荐毕业生300余人;为上千名锦城青年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三是组织团员青年走进菁蓉小镇、创业园区观摩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路演,为有梦青年提供政策指导,指明前行方向;四是作为成都市高校“创新创意”类社团联盟秘书长单位,组织联盟成员参加校内各大创新创业类社团及校园活动,在交流中相互促进、不断进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