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攀枝花市东区:“三四三”工作法抓实“双减”,让教育更有温度

骆君辉 谢婷        2022-05-12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攀枝花

“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东区坚持校内和校外同频共振、减负和提质同步发力,探索推行以“健全三个体系、创新四项举措、实现三个 100%”为主要内容的“三四三”工作法,着力下好保障“先手棋”、打好学校“阵地战”、用好监管“组合拳”,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用心打造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教育。

健全“三个体系”,着力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完善责任体系。东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区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成立区级推进“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双减”工作路线图,明确目标、任务、成果形式,建立完善分析研判、推进落实等机制。区属学校全覆盖建立“双减”工作专班,与领导小组签订“双减”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全体教师签订“双减”落实承诺书,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各校具体举措。

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推进落实“双减”工作“1+6+N”政策体系,出台东区《落实“双减”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加强课后服务管理以及读物、手机、睡眠、体质、作业管理 6个子方案,印发《民办教育资金监管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民办教育扶持发展经费使用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织密织牢“双减”工作制度笼子。

健全完善督导体系。成立专项责任督学小组,采取校园巡查、推门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督导“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整改追踪工作制度,各学校对督导发现问题按月建立整改台账,督学小组次月对上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督导回访,形成问题整改闭环,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公众信息号、校园网站,以及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校园开放日等载体和形式,宣传“双减”政策重要意义、主要内容、重要举措等,引导家长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唯分数论”等观念,积极参与“双减”工作监督。

   创新“四项举措”,着力建强学校阵地

探索开发“绿色德育”校本课程。认真开展“区域绿色课堂的构建实践研究”和“区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型建设研究”两个省级重点课题调研,积极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三问”答案。坚持“构建绿色德育、共育阳光少年”理念,因地制宜开发德育、艺体、综合实践等多元化特色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润泽童心”“四维教育”“同心圆课程”“三立课程”等特色课程37个。

探索制定“ABC个性化”作业套餐。各学校积极编制校本课后作业集,按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面向大多数学生提升探究应用能力、面向部分学生提升学科跨界综合运用能力”的总体思路,因材施教将课后作业分为A、B、C三个等次,推动学生作业从“统一打包批发”转向“分类个性定制”。实行作业管理校长负责制、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制、作业设计集中研讨制、作业公示制,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不超过 90分钟。

探索开展“全学科情景式”考试评价。在小学一、二年级探索实行“全学科情景式‘无纸化’评价”新模式,围绕学科知识设计“拼音王国大冒险”“乘法口诀对对碰”“一起快乐量一量”等趣味性强的游戏关卡,通过游戏闯关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考”。同时,严格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管理,规范考试内容、压减考试次数,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实行考试等级评价制度,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探索实施“5+2模式”课后服务。坚持“公开服务、学生自愿”原则,在除特殊教育、全寄宿制学校外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依托东区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级艺术特色学校等各级各类艺体特色学校46所的优势,引导各学校围绕学科作业辅导、文化艺术素养提升、体质健康增强、科学创新拓展等方面开展课后服务设计;明确要求课后服务每周至少有一天兴趣特长培养、有课后服务学科的当天不能再有书面家庭作业等。学校每两个月对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及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据家长、学生反馈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

实现“三个 100%”,着力规范校外培训

完成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严格执行“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刚性规定,坚决压减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8月,东区共有76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截至目前,完成“营转非”(办学性质由“营利性”转为“非营利性”)3所、保留原非营利学科类培训属性的2所、转型为非学科的46所、关闭和注销的25所,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

狠抓民办培训机构办学100%常态督查。组建由教育体育、市场监管、公安、民政、行政审批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全区民办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常态化开展督导暗访,截至目前已下达各类整改通知书15份。面向社会公开“双减”监督举报电话、邮箱,建立民办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对外公布十期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对违规培训办班形成有效震慑。率先在全市成立“民办教育联合工会”“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学区联盟”,强化行业监督,采取“督导评估+星级管理”方式,引导协会成员单位规范办学。

力推民办培训机构培训费100%“云上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手段,在全省率先设立推广民办教育“教培云”资金监管系统,通过第三方银行托管的方式对区属民办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实行监管账户最低资金余额和大额资金异动预警,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目前,全区98所民办培训机构、48所民办幼儿园已全部按要求接入“教培云”资金监管系统,资金监管账户流水总额达9700万元。

(骆君辉  谢婷)


编辑/一审:杜蕾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