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和孩子同向而行

梅林        2021-09-17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在我看来,一个比较完美的学习闭环分为“预习、听课、回顾、检验、复习”几个环节,寒假过后,我家孩子在各个环节全面崩盘,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也引发了我们做家长的焦虑。

显然,仅仅责怪孩子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原因和改进方法。在此之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观点,深受启发——假如你家是个平静空间,没有过度的争执、焦虑和压力,它就成了能让孩子休憩疗愈的地方。一旦他明白,每天结束的时候都有一个地方来恢复元气,他就有能力回归现实世界,更好地去应对压力。如果父母本身就焦虑或者爱找茬,那么孩子肯定感受不到这种社会支持,最终我们既让孩子焦虑,又没帮上他什么忙。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选择先求助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精准地从孩子的种种表现分析出内在原因,并给出了改进建议。为了提供更准确的帮助,还列举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供我们模仿、学习。老师们重点强调,家长和孩子要好好沟通,达成共识。事实证明,有效沟通、达成共识,让孩子自觉接受这个学习计划,也是我们家能收到效果的根本保障。我后来复盘了一下,如果达不成共识,最终结果可能是孩子学习继续崩盘,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说不定还会有其他不堪设想的后果。

和孩子沟通我们也很谨慎。有研究认为,孩子带着不同的焦虑倾向来到这个世界。有些人无忧无虑,科学家称这样的孩子为“蒲公英儿童”,像蒲公英一样,这些孩子对环境非常不敏感;其他孩子则是“兰花儿童”,具有非常高的生物上的敏感性,他们对自身接受的教育方式尤为敏感。我们反复观察、试探,发现我家孩子基础是蒲公英,某些方面略带兰花性质。于是我们明确,先从建立信心开始。我跟孩子分析了各科成绩,并暗示,我觉得他成绩还可以提高一点,名次推进一些。当时他也很沮丧,“妈妈,你看我都进了‘加油站’,你觉得我可以吗?”我马上判断出,这是个疑问句,不是反问句,他是在寻求帮助,寻求鼓励。我赶紧给了他肯定的答复,顺便把早就准备好的原因分析、改进方式讲给他听,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表示,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我们认认真真完成每一个步骤,哪怕收不到好的结果,我们都不抱怨、不后悔。我发现,当我提到“和他一起”时,他表情明显舒展了,说明他很在意全家统一阵线这个方面,至少在形式上他不是孤军作战,这给了他安全感。

在学习的方式上,基于基础和天赋,我们选择了最不取巧的办法,全面补基础。比如数学,就从每个单元练习和考试的错题纠正开始,重新准备错题集,严格按照老师教的步骤,自己改正——到学校请老师复盘——自己再次复习,巩固知识点。现在回想这个过程,其实还蛮有趣,虽然当初经历了波折。每个周末,我和孩子爸爸在孩子做其他功课时准备错题本,等他完成当周作业后再督促他做一个单元的错题。所谓万事开头难,他最初几个单元的错题量相当大,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有不会做的题。按照老师的指导,他应该带着疑问回到学校当面请教老师,直到弄懂。可是那个阶段他不敢面对老师,自己改为迂回地请教同学。我在他的错题本上经常看见那些帮助过他的同学的名字,他自己也时常向我炫耀:龙欣陶同学指点他的英语,张涵杰、谭锦飞同学不厌其烦地辅导他的语文,帮他一分一分提高。就这样,上学期后半段,他已经很自觉接受了这个模式,有时候,我们准备进程没跟上,还会反过来被他督促。

“一起学习”在我家孩子看来,还有另外的内容。周末,我们督促他学习,那么周一至周五,他回到学校苦读,爸爸妈妈是不是在偷懒?于是,我去报了游泳班,孩子爸爸继续考各种工作所需的资格证,我们定期向他反馈学习进度。

可喜的是,我们的学习计划还是有一定效果,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当然,这都是和以前的他相比。我和孩子爸爸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比较认真地遵循了学校提出的家校配合原则,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找到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他的方法,和他同向而行。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