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由《八佰》想起《抗战家书》

王霞        2020-09-16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抗战家书》

作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5月

ISBN:9787300211336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部电影刷屏了。

这部电影是《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由于工作原因,我没有去看电影,而是翻开了家中的一本旧书——书里留有《八佰》中的主人公谢晋元的一封家书。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谢晋元等抗战将领及普通将士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

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

封封读来,缠绵之语写尽柔肠千尺,悲壮之声不掩豪气干云天。为国尽忠,舍家舍命。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忠厚勤勉。但国难当前,慷慨就义的比比皆是。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过早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摞鲜活生动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

“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将领。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致将士们,另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将。那场恶战,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浴血奋战直至身负7处重伤,壮烈殉国。这两封信就成为张将军的绝笔。但是,他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事[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谢晋元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他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指挥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中校副团长。这个极有操守的军人,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部孤军浴血奋战了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创。孤军的事迹为人传颂,被称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谢晋元被叛兵刺杀,时年36岁。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

流光匆匆,旧人旧物渐渐湮没在时间中,这些家书的纸张也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纸故情还在。多年以后,重温这些血迹斑斑的家书,这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亲人的缱绻、对国家的忠贞,依旧深深震撼着我们。慷慨重义、悲壮高歌是这片国土的灵魂,也正是像这近百位抗日英烈这样的豪杰之士,让那些武装到了牙齿的侵略者闻风丧胆。那用鲜血和生命雕琢的民族气节,将沿着血脉,一代代传承,洇染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血里。

2020年的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一批批地奔赴抗疫前线……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体中国人民展现除了震惊世界的团结,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是空前高涨。细细想来,每逢国难,总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惧牺牲,为国捐躯。这就是从来都不畏艰险的中华民族之魂。也正因为此,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沧桑岁月,穿越重重的险阻,走到今天的国富民强,也必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