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罗老师,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哟!”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反复说着这样的话。听到这话,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娘哭泣着对我说:“我孙女在你这存了200元钱,你可不要说没这事!”我心头一惊,努力回想,这件事我压根儿不知道。我争辩道:“没有的事,没有存200元钱在我这。”一旁,大娘的老伴帮腔道:“罗老师,我86岁了,你说话要凭良心,老师不能没良心!”我听了,气得发抖,但对方是老人,我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挤出笑脸:“大爷,真没有这事,您孙女没放钱在我这。”但任凭我怎么解释,他们就不信。没办法,校长把他们拉到隔壁劝说,我隐约听见校长说:“要相信罗老师的人格……”
一会儿,校长把大娘的孙女马小虹(化名)叫来问情况,可无论怎样问,马小虹就是低头不语,她爷爷急了,大声说道:“莫怕,娃儿,我给你撑腰。”我心里凉了一大截。不料,马小虹突然冲出办公室,只冲着她奶奶说了一句:“我们回家说。”就跑出去了。二位老人跟着追出去,大爷临走时甩下一句:“她怕你们,不敢说。”我愣了半天。
校长说:“莫急,罗老师,你再回忆一下,看看……”听了这话,我哭笑不得,差点气晕过去。
第二天课间操时间,校长把我叫去,告诉我昨天的事:马小虹的爷爷奶奶到学校,把他们家丢失200元钱的事讲给校长听。原来,马小虹5月底在她奶奶的箱子里拿了200元钱。当奶奶发现钱不见了,就问她,马小虹说学校庆祝“六一”要用,钱放在学校了。昨天上午,奶奶叫她把钱拿回去,马小虹说钱在罗老师那里,于是,发生了要钱的那一幕。
我回到班上,发现马小虹不在,问是怎么回事,一位班干部说:“马小虹的奶奶来学校了,只给门卫老师说了声:‘这书莫法念了!’就把人领走了。”
午休时,我找来班干部,企图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利我“清白”的消息,结果一无所获。他们也不知道马小虹把那200元钱怎么“安置”了,只知道那段时间她很大方,给许多同学买好吃的东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六一”节前,学校要搞庆祝活动,每个班都要准备节目,我叫她负责组织班级节目,也因此多次叫到办公室,询问准备情况。
课外活动时间,我去家访,结果吃了闭门羹。听邻居说,马小虹已经去了她父母打工的地方,准备在那里上学。我失望而归。
我本想她来学校时再问她为何要说谎,骗奶奶说把钱放在我这,陷我于不义。可唯一的当事人走了,这个“黑锅”我背定了。晚上,久久不能入睡。马小虹,我挺喜欢她的,也没批评她,她这是为何呢?我下定决心,非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是还我清白,二是教育她不要说谎,做人要诚实。
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打听她的去向。一天,终于有了她的地址,我赶紧让她要好的朋友给她写封信,说罗老师挺想念她的,全班同学都想念她,问她在那里生活可开心?
半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点音讯。我又提笔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检讨信”,大致是说,我以前对她了解不够,父母在外打工,老师关心不够,是我的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信。原文如下:
尊敬的罗老师:
您好!我不是故意要诬陷您,200元钱是我拿的,被我用光了,但我怕挨打。罗老师,我想向您道歉,我真的对不起您,我辜负了您对我的厚望。您能原谅我吗?我知道,您一直把我当一个好学生,可我,却令您失望,撒谎骗人。我想爸妈了,我想偷偷地跑去找他们。……罗老师,原谅我吧!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知道,您一定很生气,您原谅我吧!我会永远记住您的,从今以后,我会做一个好学生,不会让您失望!真的!
另外,祝我们班的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做令自己后悔的事。祝罗老师:全家幸福!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马小虹
我将她的回信复印了两份,一份给了她奶奶,一份给了学校领导,心里顿时觉得亮堂了许多。这声“对不起”虽然来得迟,但不算晚。它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孩子缺少不了爱心与真心。尤其面对不诚实的孩子的时侯,以心暖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心,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这声迟到的“对不起”,凝聚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与信任。
如今社会发展快,许多年轻家长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常常出现爷爷奶奶管不住孙子孙女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平时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往往最让老师头疼。那么,该怎么应对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尊重每一个孩子
像马小虹那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被别人的赏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做到尊重他们,让孩子在舒适的状态下成长。尊重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善于倾听孩子的话语。倾听,可以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得到疏导,也可以培养豁达坦诚的品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说过:“孩子的心灵处于尊重,还是压抑状态,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班里有一个转学生,父亲到外地做生意后,与他的母亲离了婚。这个孩子本来十分优秀,转入学校后却沉默寡言。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情况,便有意识让他在课堂上发言,课后与他拉家常,很快,这个孩子走出了家庭阴影,发愤学习,还成为班上的中队干部。
二、理解每一个孩子
对处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不挖苦、不打击、不歧视,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班里另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寄养在姑妈家,姑妈家里有个“两代单传”的宝贝儿子,很多时候忽略了他的感受,他在姑妈家里孤苦无援,便离家出走,将书包丢进河中,准备去外面流浪。我带着学生到处寻找,捎口信、打电话,找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形如乞丐。回到学校后,我没有给他父亲说这件事,他很感动。我给他讲如何处理与父母、亲戚的关系,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如何立志成才,并发动全班同学关心他、帮助他,慢慢地,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进步。后来,这个学生对我说:“您不是我的母亲,但胜似母亲。”
三、激励每一个孩子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来到一所小学,与学生简单接触后,便向老师开出一份名单,告知老师这些学生将来的发展前景会很不错。一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对照名单,发现果然这一群孩子进步明显。老师问罗森塔尔是怎样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时,他却说,名单是当时随意写的,只是在这一年中,老师重视这些学生了,学生便认为自己很不错。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宝藏和智慧,作为老师,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重视每一个孩子。
(江油外国语学校 罗锡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