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消费,你在为啥买单?

记者 胡敏        编辑:张文博        2019-05-28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提起生二胎,不少家长都表示“生得起,养不起”,其中最令人“压力山大”的就是教育成本。校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优质民办教育给了父母更多选择,同时也在挑战家长的钱包。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家长的钱包都在为什么买单?近日,央视经济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数据发布,为家长的教育消费“画像”,教育消费有什么趋势,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投入?本期我们共同关注。

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

50%以上家庭的教育基金为20万元-100万元

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家长们都表示孩子教育是家庭主要开支:“这些年挣的钱,除了生活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加起来够买一套房子”、“至少一个人全部工资”。总之,花费巨大,但具体到数目,还不够明晰。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对一二三线城市家庭的教育消费进行了调查,结果与家长们的感觉相符合:中国学龄家庭日常消费支出中57.2%都投给了孩子教育。关于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数额,50%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家庭超过收入的6倍,50%年收入8万元-12万元的家庭超过收入的3.5倍,50%年收入20万元-30万元的家庭超过收入的1.5倍,而50%年收入50万元-100万元的家庭超过收入的1倍。假如以家庭年收入3万元为起点,普通家庭在孩子教育的投入上至少准备了20万元。

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中家长郑权算了一笔账:孩子读幼儿园的花费12万元,其中私立学校3年学费9万元,孩子报了一两个培训班花费1万元,加上参加各种活动、夏令营以及外出旅行,再开支2万元左右;小学读公立学校省下不少学费,但小学是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孩子学了主持人、吉他、篮球、机器人,花费2万元-3万元;上了三年级学业要求更高,学科类的兴趣班、提高班再投入2万元-3万元,六年下来近30万元;到了中学,孩子以学习为重心,教育消费也集中在学科类培训,每年也在3万元左右。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重点。”郑权的经验在于抓住每个成长阶段的教育黄金期,比如,幼儿园重在培养兴趣爱好,小学则在于将兴趣爱好变成特长和习惯,如果前期没有打好底子,到了中学再开始就晚了。

家长最想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在阅读、旅游、社会和生存体验上增加投入

孩子教育从来就是丰俭由人,切忌跟风。丰富的教育服务项目、教育资源,我们不一定要给孩子“啥都配齐”。家长李益众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今大女儿已经在上幼儿园。因为是公办园,孩子学费加上生活费等不到1万元,其他花销仅一个舞蹈班,花费也不过几千元。虽然有养育孩子的压力,但他并不认为普通工薪家庭养不起两个孩子。

一组数据让家长们放心:2018年,平均每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花销是1.73万元,其中一线城市的花销超过2万元。教育投入并不是“无底洞”,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将钱花在“刀刃上”。

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8年数据显示,除了食品服装等日常生活花销和学杂费以外,有超过40%的家长在课外兴趣爱好班、课外补习班上投入较多。而在“2019年家长会增加的花销”里,虽然课外兴趣爱好班比例依然很高,但为孩子在阅读书籍、旅游和社会及生存体验上的花费,都有大比例的提升。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视野和体验方面的拓展。

郑权的孩子在小学曾获DI大赛(一项国际性的头脑创新思维竞赛)其中一个项目的全球冠军,这背后有着孩子常年坚持在校内外培训获得的机器人、科学创造相关素养,还有家长的经济支持。到北京参加DI大赛中国总决赛,到美国参加DI大赛的全球总决赛,吃住都是几千元到几万元的投入。“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比赛的荣誉,还有开阔的眼界。”郑权认为,虽然费用不菲,但支持孩子的发展仍然值得投入。

和郑权一样,不少家长表示,一方面,因为应试、升学需要,不能放松对学科教育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希望尽量多地把余下的时间和预算,投入到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培养上,比如阅读、夏令营、主题拓展活动等。

4.jpg教育投资的梦想与现实

投入资金的领域与期望存在差距 

当家长满怀热情地给孩子教育投资时,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希望孩子获得怎样的成长?

家长的观念已经比较理性。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中,绝大部分家长最看重的是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最不看重的是成绩出类拔萃。

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中,最为看重的三大素养是:培养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爱好、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商和一生受益的运动习惯。但落实到消费行为,除了兴趣爱好的培养外,另外两项投入较低,并且对运动习惯的投入甚至是垫底位置。

郑权有给儿子写日记的习惯,刚出生时的那本日记的扉页上,郑权就写下了一句话:“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到现在,他觉得教育投资应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教育投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二,教育投资不只是金钱,还有言传身教。

他对儿子的期望是做一个阳光、善良,综合素质高的人。在教育投入中,除了重视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更希望儿子通过兴趣特长的培养,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挑战困难、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而一些体育项目的坚持,也是为了让儿子有爱好的体育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内心。“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的磨合。”郑权说,一开始,他也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比如希望孩子学书法,写一手漂亮的字,但儿子就是不喜欢,他也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他坚持写儿子的成长日记,一写就是12本;坚持给儿子做早餐,打下好的身体底子;坚持在家委会任职,给儿子做好参与公共事务的表率。……虽然儿子没有成为成绩最顶尖的“学霸”,但遇到事情积极解决,如今青春期和父母起冲突,还能主动找父母沟通的态度让郑权欣慰不已。 

好的教育也可以“不贵”

没有给孩子更多陪伴是家长最大的遗憾 

在《深度财经》公布的大调查走访视频中,调查员随机问了一些孩子,家长每天的陪伴时间是多少?不少孩子举手表示“零小时”。

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觉得做得不好的方面,没有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陪伴,超过没能给孩子更多社会资源和地位、更丰厚的物质条件,排在第一位。

在小区里,经常看到李益众带着两个女儿玩耍。秋千架、楼下的空地、家附近的商场里……两个女儿常常玩得哈哈大笑。“我就是陪着,她们自己能找出很多玩耍的花样来。”李益众和妻子都从事教育行业,他们一致认为,在人的成长中,儿时的快乐是一种宝贵的心理资源。他下班不喜欢看电视、也不打麻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用于陪伴孩子,甚至不会刻意训练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专注地和她们在一起,这种爱和温暖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心理支持。

“孩子的教育需要投入,但也要保持理性。”李益众说,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比如,学科教学类的培训,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情况,尽量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保证学习质量。但是,孩子想学的兴趣爱好,就需要借助专业力量。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的培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及亲子阅读来实现,花销并不大;素质拓展类的项目,除了参加高大上的夏令营,也可以和几个亲朋好友组织家庭出游,或者参加小区半公益性质的互助亲子活动,也能达到扩大孩子社交圈,锻炼综合素养的目的。

除了学业和爱好特长之外,孩子的品格培养不应忽视。比如,独立自主、文明礼貌、勇敢坚强等,这些仅靠购买教育服务无法实现,还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陪伴中多示范、多鼓励孩子尝试,从而逐步涵养孩子的品格。

(记者 胡敏)

编辑/一审:张文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