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如何拥抱人工智能?这场成果交流展示会给出建议

殷樱        2023-04-01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中小学

《教育导报》讯(记者 殷樱) 3月31日—4月1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承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第一届成果交流展示会”在成都市锦江区举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各实验区和锦江区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现场会议。会议进行了全国直播,全国近万人线上参加了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崔昌宏在致辞中表示,四川作为教育大省,高度重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积极发挥人工智能教育在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学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项目,组建专家对口指导制度,整体提升我省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水平。

成都市锦江实验区做了经验分享。该试验区重点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和“怎么教”四个问题,坚持区域一体化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起了“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人机协同”锦江特色人工智能教育新格局。

人工智能教育怎么教?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数字素养

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教育如何拥抱变化?人工智能教育到底怎么教?在这场会议中,相关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教育中心主任戴娟表示,要顺应时代变革,应对教育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加速教师转型。人工智能教育最重要的教授学生人工智能背后的思维模式和原理。

对此,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也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教育一定是在实践中让学生去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

“真实问题、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倡导真实性学习,并进行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自觉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看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要让学生学习高深的人工智能知识,更不是要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人工智能专家,而是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在智慧社会的思考方式,用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智慧生活中最一般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教育,让“人工智能+”的创新成为习惯,能让学生从容、自信、负责任地生活在新时代。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紧贴生活实际,注重问题解决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分组参观了成都市娇子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和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文化、人工智能场景。来自成都市锦江区、山东省临沂、江苏省常州等地的老师呈现了9节研究课,其中锦江区分学段呈现了6节高质量的课例。

IMG_0114

在成都市娇子小学,同学们正在演示他们利用米思奇软件和激光切割机设备制作的智慧大运会馆。会馆分为智能体育馆和智能餐厅两部分。运动员通过检录区以后,通过现场的三个传感器,可以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入场情况。在智能餐厅,同学们设置了空气净化装置和光感感应装置,如果空气优良时,室内的灯光会变成白色,如果室外温度过高,光感强时,光敏传感器则会启动,自动拉动窗帘。

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学校搭建了“人工智能+音乐”“人工智能+体育”“无人机编队”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智慧教育中心,学校集中打造了囊括融媒体中心、四川云教导播中心和大数据驾驶舱等多个板块的信息化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体验2

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国宝博览VR课堂展示区,通过手持操纵笔,红外线捕捉空间位置,同学们就可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观看模型。据学校历史老师介绍,在人工智能教室,配合高质量的文物建模、专家的解读,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游遍博物馆,文物也在历史教学中活起来,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设计穿越时空的互动学习,学生亲自上手操作,在增加乐趣的同时内化知识。

IMG_5649

随后来自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都江堰、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老师们呈现了9节高质量的研究课例。

课后,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学组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生活实际,真正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实现自己的创意,注重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初中组老师的课堂环节环环相扣,问题设计有梯度,注重人工智能原理与实践的结合,课堂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了学科的素养,体现育人目的。高中组老师都关注了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剖析数据的同时,将模型的思想一步步自然而然地植入学生脑中,有效借助大单元教学设计,落实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培养。

(图片由锦江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一审:yy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