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四川省农村教育学术研讨暨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绵竹市举行

郭路路        2023-03-24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共话农村教育  共建温馨学校 

《教育导报》讯(记者  郭路路)3月23-24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四川省农村教育学术研讨暨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绵竹市举行。活动旨在探讨乡村振兴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四川农村教育发展路径,展示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成果,总结、推广四川乡村温馨学校建设经验,推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谢凤山出席活动。

微信截图_20230324215344.png

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元市教育局巡视员杨松林致辞。他指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环。他建议,四川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要聚焦我省农村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扎实工作,聚焦落实“双减”要求、研读新课标精神等主题,充分挖掘农村学校在劳动实践教育、小班化教学等方面的优势,聚焦农村教育的薄弱短板持续发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活动分为经验交流报告、主旨报告、现场观摩、圆桌探讨等多个环节。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高书国作了题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征——乡村学校改进策略分析》,分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征,阐释了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基本内涵,讲解了现代学校教育改进的方向与模式及教师发展策略。高书国表示,农村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一种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守护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人的历史责任。

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李小融作主旨报告《对乡村教育振兴的认识——从四川乡村温馨学校建设说起》。他谈到,乡村教育困境存在着异化、窄化、同化、退化和僵化“五化”现象,但也充满了振兴发展的希望,“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正面临着从‘百分比’到‘每一个’的伟大历史性变革,乡村教育肩负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他说。

在经验交流部分,绵竹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黎明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绵竹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绵竹市广济镇党委书记叶强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进行发言;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介绍了学校极具特色的暑期托管课程;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成志磊以“温馨教育 幸福成长”为题,阐释了学校“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的教学理念。

广济学校圆桌讨论.jpg

活动分设了两个论坛,与会者分赴绵竹市汉王汉旺学校和绵竹市广济学校,实地参观考察,探讨“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学校、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等12所学校分别作了专题报告,讲述学校在特色课程建设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实践。

    活动发布了《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指南》,并阐述了乡村温馨学校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与策略,指明了《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指南》的适用范围。包括绵竹市广济学校、成都市蒲江县五星学校、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徐家伟清小学等14所首批“四川乡村温馨学校”获得授牌。

首届四川乡村温馨学校授牌.jpg

活动公布了首届“我的农村教育故事”教师教育叙事优秀作者名单,并为获奖教师颁奖。3名获得首届“我的农村教育故事”教师教育叙事优秀征文奖的教师上台讲述。

据悉,四川省首届“我的农村教育故事”优秀教育叙事征文由四川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全省共收到征文3489篇,经过专家组评审,评选出优秀教育叙事征文417篇。

四川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各市(州)教科所(院)代表、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省内外农村教育研究专家和嘉宾300余人参加活动。

编辑/一审:刘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