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 泸县五中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为了改变现状,该校探索出了一条“育师育生”的“双育”模式,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多维学生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育生课程体系。
泸县五中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断尝试“五育融合”育生模式,有力促进了“五育”的互相融通。学校坚持德育筑基,构建了“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融合体系;坚持智育启真,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体系;坚持体育健身,构建了“体育心理健康课程+体育特长培养+传承传统文化”融合体系;坚持美育凝魂,构建了“美育课程+艺术特长培养+艺术展演”融合体系;坚持劳动励志,构建了“劳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实践”融合体系。学校进行了“导学案·生本课堂”构建、“两自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改革、“新高考背景下思维可视化助力生本高效课堂结构改革”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校本特色的科研兴校模式;依托学校多年艺体教育成功经验,打造了艺体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顺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构建初、高中劳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育人到实践育人,开创了泸县五中特色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同时,泸县五中搭建起四川省“国培计划”首批省级中小学卓越校长罗江工作室等省市县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及校园“厚教讲坛”等育师平台;通过开展专家、名师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校外专家、名师与本校教师开展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学校完善系统化、梯队式“育师”机制,有计划组织学校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进行理论培训,到全国知名高中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合理引进校外专家来校示范,拓宽教育视野,激发教师内在潜能;学校大力推行学校育人模式的特色化发展,创新“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深化本校特色办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积极探寻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特色办学发展方向,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健全正向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学科骨干教师带好、带强、带优学科建设的考核力度,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随着“育师”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竞赛、指导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