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史儒荣 胡兴菊 奉秀蓉        2021-09-16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基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视角

作者:史儒荣   胡兴菊  奉秀蓉

[摘要]  2021年3月11日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草案)》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是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基本任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普通高中发展战略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改变现阶段高中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同质化局面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只有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格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程中,普通高中发展出现很多困境,针对困境,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使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多样化 特色化 课程体系


2021年3月11日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草案)》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县域高中发展。”[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2]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革目标“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完善管理办法,落实好动态管理,持续开展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引领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写作、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建设,鼓励举办特色普通高中或特长班,并在招生入学、师资建设、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中阶段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有效推动,有效化解普通高中大校额大班额,教育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效落实。”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既是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中教育由普及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但是普通高中同质化、千校一面的单一的升学模式,远不能为社会提供能创新、多层次、多门类、多规格的复合人才。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我们需要学校办学多样化、特色化。

一、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要高层设计、系统规划

朱永新在题为《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他对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他认为“未来学习中心有四大设计原则: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及个性化,并且具有形式上丰富化、本质上自主化、时间上弹性化、内容上定制化等10个特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教育价值的回归,帮助孩子发现、发展自己的天赋潜能,营造教育绿色生态。”

“多样性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普遍特征。教育系统的多样性特征是教育系统适应内外不同环境的自然结果。就区域而言,中东西部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就学校系统而言,有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有普通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特殊学校;就学生来源而言,有以本地学生为主的学校,有以外来打工子弟为主的学校;就学生的族裔身份而言,有以单一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也有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的学校,彼此之间差别很大。就教师队伍构成而言,一所学校不同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科目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承担的岗位职责也不同。就学生群体而言,就更加多样,不仅有学业基础的不同,还有家庭经济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更有未来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的不同。”[5]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纳入学校“十四五”期间五年规划,作为学校项目工程,重点建设富有鲜明办学特征的高品质高中。学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筹规划。综合设计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项目,搞好总体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开展项目试点,使学校在全市统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全面布局多样化办学的定位,使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具有特色的自主发展;系统安排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学校的进程,使学校在逐步推进的基础上快速提升。学校发展规划兼顾与职业学校的融通,并且与高校对接,使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一盘棋”[6]。如2021年3月15日成都石室中学对外公布了“成都石室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校馆企办学”“未来校园”“国际办学”“石室特色”等。锡山高级中学推行艺术课,第一个三年每月上一节艺术课,不影响高考质量,第二个三年两周上一届艺术课,还是不影响高考质量,最后每周上一节艺术课。
学校要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自己的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学校要认真对特色资源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学校建设中所有元素都是特色化的源头,如综合改革、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办学形式、治理体系、管理模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学科创新、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生源状况、开发资源、多元评价、育人方式等都可以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7]通过重点建设、典型引路、示范引领、滚动发展,构建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格局。
深度改革,突出办学多样性。以培养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基本目标,多样化的办学要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育方式、培养方式、分层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形成明确思路和举措。学校在高品位文化建设和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设置和科学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又有个性化的培养。[8]积极探索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模式,强化自主发展优势。形成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类学校合作办学,实行学籍流动和学分互认。创新对外办学,学生交流和开展国际课程教学,科学整合中外高中教育优秀元素,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注重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融通,满足国际化对人才教育需求。[9]
课程创新,彰显办学特色化。在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统筹师资调配,统筹招生管理,统筹评价激励机制,有完整系统的特色学科课程体系,突出学科建设特征,明确特色课程开发路径,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实践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增加课程的特色化。学校有专业教师队伍,能培养学生具有明显的学科兴趣或特长。在数理、人文、科技、体育、艺术、外语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课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10]

二、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是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重点

“教育的形态、内容、组织形式、结构等正在、即将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深入贯彻全国及省、市《纲要》精神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根本,以办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途径。[11]明晰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方略,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激励、自主发展,使学校办学格局不断完善。[12]

办学体制有公办高中、民办高中、集团办学、中外合资办学等,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线上教学、不定型的学校、跨区域学校、托管学校、虚拟学校、特许学校等都会存在。办学模式可融合职业教育,引入职业教育课程;办综合高中;借鉴和融合国际教育,把国际教育的一些经验或者是课程直接引进来。普遍认为“综合改革高中”“学科创新高中”“普职融通高中”以及“国际高中”等是普通高中常规模式,[13]其中“综合改革高中”以培养全面、基础扎实而有个性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评价改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鲜明的综合性办学特色,发挥显著的引领作用;“学科创新高中”要求学校在数理、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特别是强基计划的基础学科等方面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有系统、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科学合理,有专业特别、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立足学生个人发展采取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或设立特色班级,培养的学生在相应学科具有明显的兴趣或特长,强化基础学科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普职融通高中”融合升学预备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学术教育和生活教育,建立多种教育类型边界的、可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开放灵活的教学管理以及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有多样化的选择,培养模式可融合选校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国际高中”放眼国际,联合办学,借鉴和融合国际教育,把国际教育的一些经验或者是课程直接引进来,通过引入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注重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融通,满足学生国际化教育需求,以接纳外籍学生、学术、学生交流,开展国际课程教学为主。[14]

学校建设中所有元素都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例如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确定“红色传承,奋斗超越,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德育居首、质量为重、全面发展、特色强效”,学校教学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关注师生生命质量,拓展师生发展空间,把学校打造成为川北艺术、体育特色教育名校”。立足本校生源(几乎是高中招生第三、四批次录取的学生),办文化小英才班,成都七中网班,艺体特长班,办普职高融通的综合班,日语班等,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文化班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不少;学习艺术、体育专项发展的学生每年有1200人以上,学校艺术、体育特色鲜明;学校与职高联合办学,学校每年招收普职融通班学生达200多人。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校推进高质量有特色发展为目标,大胆改革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初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模式,使学校更加规范、更赋质量、更具特色地发展。

部分省、市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高中学校类型。如黑龙江省提出建设九种类型的高中,包括综合高中、高二分流类、人文特色类、理科特色类、外语特色类、科技教育特色类、艺体特色类、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类以及其他类。南京市提出建设综合发展高中、特长发展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和国际高中。福州市重点建设综合改革高中和学科特色高中。辽宁省建成50所科技、艺术、外语、体育、数理和人文等特色高中。[15]深圳中学提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启动了IEP个性化教育计划。

三、课程多元化是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核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16]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考试、学科学习的选择权,高中选课走班是必然发展的趋势。学校建设丰富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课程的多样性也是人本发展的必然需求。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课程体系建立,要符合政策、科学、合理。横向层面可建设基本课程、学术课程、科技课程、生活课程、艺术课程、运动课程、心理课程、健康课程和国际课程等门类;纵向层面可建设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实践性课程等。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应是符合学校的发展,各门课程结构之间要合理,课程开发先后顺序要合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课程规划,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选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选课走班,有利于新高考的改革。普通高中在实施国家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开发学生的生物学潜质、智力潜质、意识潜质、发掘性潜质。

如上海建平中学,服务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的学校课程。构建了心理健康、主题发展、学习主题、艺术领域、休闲健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学习领域等课程体系。文化修养的数学、技术应用的数学、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三个方面搭建新数学模块等。分层走班,数学、物理等课程,采用ABC的分层体系。而语文历史文科科目在鼓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实行个性化教学。理科创新实验班的一大特色是科技类课程,开设KPK物理、科学方法、创新与思维等创新课。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做了探索,从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推进课程建设,确立了分区、分层、分趣、分志的系统设计理念。上海复兴高级中学课程领域的建设,比如语言与文学,对应语文、英语、诗词鉴赏、其他语言等。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体育课程设置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健美操、健康知识等课程;美术课程设置素描、书法、速写、色彩、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摄影、美术史论、动画设计、动漫、绘画等课程;音乐课程设置有合唱、声乐、乐理、练耳、视唱、钢琴、舞蹈、器乐、主持、播音、编导、影视表演、钢伴、声乐表演、流行演唱、艺术史论、录音艺术、作曲、流行吉他、服装表演、民舞、街舞、电声乐、键盘乐队等课程。外语设置英语、日语、韩语、外语文化等课程。

积极研究国家法规性课程框架内的学校自主课程建设策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使课程建设按照规范--质量--特色的路径发展,科学有效推进;积极开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整合优质课程资源,跨校共享精品课程。[17]好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目的性、结构性、操作性。课程体系要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一致,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结构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完善课程结构等构成完备有效的系统。对课程体系要进行架构,进一步优化,便于学校操作和落实。好的课程应“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使每个孩子的潜质得到开掘、激发、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元认知,提供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优雅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这才是教育的价值和真谛,才是教育的最大公平,真正实现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増慧。”

四、教学设计理论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多元的,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学习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后现代主义认知理论等思想被现代教学设计广泛采用并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快速发展,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这给教学设计多元化的发展与实施提供了技术平台。尼文模式、肯普模式、迪克-凯瑞系统教学模式、史密斯和瑞根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多样化的学习理论,为学生“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控式学习理论、联通学习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项目式学习理论、问题式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游戏化学习理论、在线学习理论等已在教学设计中广泛使用。学习方法多样化,如项目学习法、沉㓎式学习法、兴趣学习法、个性学习法、小组学习法、迁移学习法、视听学习法、联想学习法、逆转学习法、错序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札记学习法、创造学习法、目标学习法等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广泛落实。学习策略规范化,如学习小结策略、时间安排策略、预习策略、考试策略、笔记策略、作业策略、听课策略、思考的策略、讨论的策略等学习策略得到深一步的规范和研究。

五、教学策略丰富化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的最优化框架式集成整体,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流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确定教学策略要注意的基本特征。一是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育人方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步骤、媒体和技术的选用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二是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三是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学校、教师、教育研究者通过长期的经验、实践、梳理、总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潜在式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训练与学习材料、演绎策略、归纳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问题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等广泛应用。这些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内容型策略分为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形势策略分为教学形式、个别化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等。如实施小班教学、按程度分班(比如有的学校设清北班、小英才班、未来班、强基班、大英才班、网班、远程教育班、小语种班等)、班内分组、按学科分班(比如体育班、美术班、音乐班、日语班、西班牙语班、韩语班、俄语班、数学强基班、汉语强基班等)。教学形式可以单元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综合型教学;先行组织教学;概念形成教学;学习认知教学;行为练习策略教学。如有的学校根据生源状况提出“重基础、小步子、重学法、强思维、提素养”的教学策略。构建分层教学、精准教学与智慧教学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比如以分班分层、课程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分层等推进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学力差异性。实施学科分层教学,比如数学与英语,进行分层教学,按学生学科成绩、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分成AB两类,每类又分ab两层,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是让教学更适应学生的水平,通过不同层次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分类分层设置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策略、作业设计、检测试题、补救内容等,教学目标是让低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潜质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最大化的发展,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幸福快乐得生活。

六、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活动。是达成不同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的学习环境系统,依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哲学与心理学等理论和实证支持,为教师、课程和教材编制者提供设计和分析的方法与工具。中国的教学模式研究,经历了外来引进、理论考证和本土建构阶段,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理论和实践结果,这些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8]

赫尔巴特的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布鲁纳杜威的引导发现式、洛扎诺夫的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建构主义者的抛锚教学,基于学习理论分类、教学论分类、哲学角度的信息化的新教学模式也非常丰富并得到广泛推进。现代流行的十大高效课堂模式,如杜郎口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四环导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如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构建了各个学科丰富时效的课堂模式。数学生命课堂教学流程。一是新授课流程:激趣入境,导引体验,合作探究,训练达标,拓展延伸,归纳小结。二是习题课流程:发现问题,确立专题;收集类型,形成题篇;教师导引,方法点拨;重视训练,主题突出;关注生成,及时反馈。三是试卷讲评课流程:问题引入,研究归纳,拓展延伸,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四是复习课流程:激趣入境,探究体验,能力提升,训练达标,拓展延伸。生物课生命教学流程。一是生物新授课教学流程:课堂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总结归纳,提升拓展;巩固训练,当堂达标。二是生物复习课教学流程: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巩固拓展,当堂达标。三是生物课讲评课教学流畅:答题展示,自我纠错;小组探讨论,错题讲评;题型归类,答疑解惑;教师点拨,总结归纳;变式训练,反馈提升;四是生物实验课教学流程:展示目标,完成学案;学生实验,教师指导;结果展示,交流深化;小组讨论,练习提升;教师点拨,归纳总结。地理课堂教学流程。一是新授课教学流程:激趣入境,引入课堂;导引体验,深化感知;能力提升,形成框架;训练达标,及时巩固;拓展延伸,能力培养。二是地理复习课流程:知识再现,回顾要点;构建网络,难点点拨;能力提升,举一反三;训练达标,及时巩固。三是试卷讲评课教学流程:就理论题,研讨互助;就题论理,总结方法;细化要求,规范养成;巩固提升,经典再现。四是地理习题课教学流程:示范引领,归纳总结,训练体验,反馈提升等等。

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国家对年轻一代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涌现。综合核心素养形成的多学科理论,聚焦学生必备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设计要研究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学习资源的单元或课的方案,通过干预观察,收集分析学生素养发展的证据,并且持续改进,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定型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课程要求、教学条件,要根据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现实时代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等进行反复实践。

七、教学方式有效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19]

新课程改革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20]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变,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人的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化教育转变,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终结学习向过程学习转变,由单相信信息向综合信息转变,由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现在的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深度学,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广泛推广支架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三环五步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辅导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合作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单元教学、范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八、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科学化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21]

石中英教授说“具体到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都可以应用这个“回归教育本体”的思想方法,建立合适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22]

教育评价的体制,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综合评价体制。教育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地方自查,第三方机构监测,教育督导委员会实地检查等相结合。教育评价的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评价程序,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发展,融汇不同的评价技术,进行综合、组合、贯通、改造、创新,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泰勒模式,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个目标加以定义;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确定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设计取得记录的途径;决定评定方式;决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方法。CIPP模式,这是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

石中英教授指出“反对在教育评价问题上的各种二元对立,如个人本位—社会本位、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手段价值—目的价值、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个体性评价—团队性评价、统一性—多样性、“唯”—“不唯”、发表—出局(publish-perish),等等,做好各种价值取向的平衡和综合的工作,努力达成新的教育评价中的价值共识。”[23]统筹好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模糊评价与精准评价结合,日常观察评价与系统评价结合,他评与自评结合,常规评价与项目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形成评价结合,终结评价与增值评价结合,诊断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技能评价与能力评价,发展性评价与创新性评价,学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评价,体现评价工具的价值,突出评价的有效性。

办学多样化特色评价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讨。一是学校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并在人才培养类别上有充分的体现;二是办学特色,要有公认的课程教材,教师等,能形成特色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项目;三是有生命力的特色课程和活动,有坚实的学生为基础,有效覆盖本校全体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四是提出特色的具体测量或评价标准,可提供说明这一特色的依据。有效的学校评价将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推动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治理,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24]实施特色,高质量,多样化发展。

健全评价体系。要建立、完善学校多样化特色化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增加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动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社会评价在推进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多种评价相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25]

九、多措并举有效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遵循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分类推进。根据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多样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生基础与条件,灵活制定多样化办学的推进策略,抓住规划、实施、评价等关键环节,对项目试点进行分类指导,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做到一科一方案、一科一路径、一科一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先试点后推广。特色化发展一般按培育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学校的路径逐步推进。二是政策激励。明确责任,统一管理,以项目申报和立项的方式,积极鼓励学校进行多样化办学探索,根据必要性、可行性与创新性原则,针对不同学校多样化办学实践的不同需求,改变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自主权、调整招生政策、增加教师编制等行政支持,使其不拘一格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是自主发展。强化自主办学的权威性、主动性、能动性意识,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整体规划的框架内,以本校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传统为出发点,积极选择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育人方式、资源配置、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发展与特色发展取向,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校本化的研究、实践与建构。四是分步实施。规划启动阶段,进行可行研究,制定《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项目专家组;开展“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 意见征求。实施推进阶段,对项目方案进行评审,确定建设项目;开展咨询指导,完善项目实验方案;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项目中期,项目组自主开展实验工作;组织专家组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过程指导和监督;按时开展项目阶段评估和反馈。项目后期,项目组结合专家阶段评估报告进行纠偏调整、总结提高,完成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改革发展实验报告。总结推广阶段,专家组对实验项目学校进行评估验收;根据实验项目建设成效进行奖励;实验项目工作小组形成实验报告;全面推广实验项目学校改革经验,整体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25]
    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社会融投资体制建设,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办学;探索实行弹性学制、导师制、分层次走班制、学分互认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学校办学特许政策,对一批水平较高,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课程设置、人员聘任、考试评价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不断适应高考招生改革,探索与各类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积极开设“高校直通车”。扩大试验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育人方式、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人事管理、考试评价、招生录取、合作办学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源特点、师资状况及资源优势来自主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加大经费投入。“十四五”期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学校建设。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给予相应的启动经费。设立专项经费,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用于添置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所需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项目实施后期,通过评估验收,视投入与效益比及资金配套情况对多样化特色化改革探索卓有成效的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26]

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教育的特色化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是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最终标志。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具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实践教育的多样化和教育的特色化,最终要突出丰硕的育人成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育人特色,满足每一位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发掘;突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瓶颈,形成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格局。[27]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草案)》.2020-03-12.

[2][7][13]秦贤清.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建设的思考.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1-23.

[3][11][16][19][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06-30.

[4][2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20-10-14.

[5][22][23]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刍议.教育研究.2020,(9).

[6][9][12][17][25][26]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南京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08-17.

[8]关于印发宁波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宁波市教育局.2014-02-23.

[10][14][15][27]黄晓玲.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现状、问题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20.

[18]胡定荣.论教学模式的校本学习知道转向.教育研究.2020,(7).

[24]沈沫.基础教育评价要破解“五唯”顽瘴.人民教育,2018-12-03.

[28]陈成忠(导师于洪波).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12-09.

[29]刘涛,崔勇.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四川样本”.人民教育.2020,(10).

[30]尹后庆,张治.未来学校变革的背景、逻辑与趋势.人民教育.2019,(24).

[31]蒋信伟,方校培,陈栋.规模型普通高中探索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实践.人民教育,2019,(10).

[32]余慧娟,魏倩.学校如何能够站在未来办教育.人民教育,2018.(23).

[33]张志勇.改革八个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政策建议.人民教育,2019,(5).

[34]孔凡哲.重视学生潜质的开掘与激发.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5).

[35]康万栋.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3).

 

[作者简介]   史儒荣,广元市人民政府督学,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胡兴菊,旺苍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奉秀蓉,旺苍东河小学高级教师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