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寻找爱与信任的心灵之旅——从一场观影会中学会思考、珍惜和尊重

记者 梁童童 文/图        2021-09-03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周六的傍晚,四川大学出版社学子书店内,几十把椅子排成方阵,和一块投影幕布一起组成了一个简易的电影院。以电影《中央车站》为主题的亲子观影活动在这里举行。除了带着小朋友来参加活动的的几个家庭,还有不少或独自、或结伴的成年人参加其中。

1.jpg

观影

在故事里开启一段认识人生的旅程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电影。讲述的是在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小男孩约书亚的母亲因遭遇车祸去世。无处可去的约书亚流浪在车站,被以替人写信为职业的女人朵拉救助。约书亚想要去另一个遥远的城市寻找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朵拉陪他前往。两人一同开启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

情节看似老套,实则不简单。一老一小,老人不慈祥,小孩不可爱。朵拉以替人写信为职业,但她只是收下客人的钱,然后打开他们的信,读一番,嘲笑一番,然后撕掉;约书亚的大眼睛里没有纯真,没有笑容,而是令人不适的怀疑与早熟。朵拉带约书亚回家,并非想救助他,而是把他倒卖给了人贩子。

但好在朵拉的良心并未完全泯灭。她找回了约书亚,陪他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途,尽管两个人相处得依旧很“拧巴”。

故事的最后,约书亚几经波折,找到了他的两个兄长。在旅途中,约书亚和朵拉一起解决了很多困难,也逐渐地认同了彼此,产生了信任。最终,约书亚留在了哥哥家,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返回的父亲,朵拉离开了。黎明的微光里,两人各自看着与彼此的合影,一边微笑,一边泪流满面。

“中央车站”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第一座车站与父母相遇,相伴而行一段时间,父母给予孩子以成熟,孩子回馈给父母以纯净。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然后再各自出发,与新的人相遇、同行。

3.jpg

对话

分享与思考,从荧幕到现实

这部以“寻父”为主题而父亲始终缺席的电影,我们能读出什么,又能教给孩子什么?

观影结束之后,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邀请了5位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的感受,大家都为约书亚和朵拉这对忘年之交的友情而感动,但各自印象深刻的细节却不尽相同。在分享和与老师的对话中,孩子们思考着,一起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也在思考着。

小然(9岁):无法言说的感情

小然:约书亚和朵拉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遇到了,因此产生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觉得很奇妙。其中有一个细节,他们在旅途中缺钱的时候,朵拉像以前一样摆了摊替人写信来赚钱,这一次,她把信寄了出去,没有撕掉。

我想,是跟约书亚的旅途让她发生了改变。之前的她只想赚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这一次,她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把信寄出去,就不只是赚钱了。

梁中和:为什么她以前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呢?

小然:那个阿姨提到过,因为她的父亲在她16岁的时候走了,她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她的成长有缺失。

梁中和:那小男孩为什么非要找到父亲呢?他见都没见到过。

小然:因为他妈妈去世了,爸爸是他唯一的亲人。就算过程中他失望过很多次,几次找到爸爸的家,都是错的地址,最后找到了哥哥,也还是不知道爸爸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家。他只能等待。

梁中和:片尾的时候,约书亚看照片泪流满面,但是泪中带笑。他为什么笑呢?

小然:因为他虽然没有找到爸爸,但是找到了哥哥,他有家了。而且他还认识了一个这么好的伙伴,他很满足。

昊昊(8岁):关于改变与善意

昊昊:我觉得影片中的阿姨一开始的行为很不好,写完信不光要看,还要撕掉,白赚那些寄信的钱。后来他帮助小朋友找爸爸,渐渐变好了,也在车上给她爸爸写了信。最后他们都在看合影,都笑了,因为都知道他们是很好的朋友,是值得信任的伙伴。

梁中和:你刚才提到阿姨在车上也开始写信了,她以前都不写信,对吗?

昊昊:对,小男孩改变了她。她非常确定他们是朋友关系,她终于找到了值得信赖的朋友。另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小男孩很不喜欢这个阿姨,但阿姨还是选择了帮他。

梁中和:你觉得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昊昊:因为她觉得她不收养小男孩,小男孩就没人管了。

梁中和:可能是她内心自己都觉察不到的一种善意,对不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昊昊:还没有,但是我很期待我也有这样的体验,因为这可以让我收获一个新的朋友。

心怡(11岁):表达须谨慎,也须大胆

梁中和:你跟你爸爸妈妈在一起时,会觉得你是多余的吗?

心怡:不会。

梁中和:影片中,阿姨说对小男孩说:“你是多余的,你父母就不应该生你。”你觉得她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是否很残忍?

心怡:因为阿姨觉得小男孩给她带来了厄运,她才这么说。她说这话太残忍了,但小男孩好像没有受到影响。

梁中和:现实中,你能想象父母对孩子说“早知道不生你了”这样的话吗?你觉得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怎么想?

心怡:孩子一定会非常难过,因为他爸爸妈妈都不爱他了,其他人肯定也不会爱他。

梁中和:对。但这个小男孩不这么想,他一直是充满希望的,他甚至让阿姨也重新看到了希望。因为童年的经历,影片中的阿姨其实一开始是放弃了希望的,你觉得她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心怡:不是。他伤了她女儿的心,在女儿16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后来重逢时,都不认得自己的女儿。

梁中和:但她后来在给约书亚写信时,说想念自己的父亲。为什么?

心怡:因为她和父亲也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比如,父亲让她去火车的操作室鸣汽笛,也能感觉到父亲对她的纵容和爱。

梁中和:你觉得父女和父子的关系有区别吗?

心怡:男孩可以和父亲一起打球、打游戏,好像更容易玩在一起。女孩可能跟父亲没那么亲近。

梁中和:你想改变吗,还是觉得保持现在这样的关系就挺好?

心怡:我想和爸爸更亲近一些。

梁中和:你父亲有没有意识到?

心怡:我觉得他没有意识到。

梁中和:其实你也没跟爸爸说你的感受对吗?下回要不要大胆地试试,跟爸爸说:“爸爸我想骑在你脖子上。”

心怡:他会觉得我太重了。

梁中和:那咱们可以换一个。总之,你要和爸爸变得更亲近,就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越浩(14岁):成为爸爸的港湾

越浩:我其实很担心自己与父亲产生冲突,因为每次我犯错的时候,父亲都骂我,已经不是简单地批评,而是在吼了。我会在我能说话的时候尽量去劝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反而会歇斯底里。我觉得他就是对我不满意,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把气发泄在我身上。

梁中和:有一点你要放心,就是你爸爸最在乎的肯定是你和妈妈。你要知道,最亲近的人才可以托付承载情绪这种东西,他确实不应该对你发泄,但当他有这种情绪的时候,你和妈妈也需要帮他去排解和消化,要不这种愤怒和委屈就无处安放了。他既会打你骂你,也会亲你抱你。你还记得上一次跟爸爸拥抱是什么时候吗?

越浩:我忘了,好像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

梁中和:对比影片里的阿姨和小朋友,我们的爸爸妈妈就在身边,我们随时都可以拥抱,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

川川(8岁):分担“山的重量”

梁中和:你为什么来参加这次观影活动?

川川:是爸爸逼我来的,我其实不想来。

梁中和:他为什么要逼你来?相信他一定是有理由的。比如这次来参加活动,你学到什么了?

川川:学到了父爱如山。

梁中和:什么是父爱如山?山的特点就是很高、很重,对吗?那你觉得这个重量是压在你身上还是他身上?”

川川:我不知道。

梁中和:其实这个重量是共享的,你俩都会承受这种重量。比如,他为什么要逼你来参加活动?因为这就是爱。他给你压力,但也是在给自己压力,目标是让我们都变得更好。爸爸可不可以只给我们爱,不给压力?当然不可以,因为爱和要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时存在的。

川川:我还是觉得压力有点大。

梁中和:没关系,觉得压力太大你可以跟爸爸说,相信他会理解你。你也可以试着去理解他。

2.jpg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