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基于民族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县域片区覆盖式培训实践

汪桂琼        2021-06-26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作者:汪桂琼/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年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凉山州,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区域整体性深度贫困样本,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有学上”基本得到解决的基础上,“上好学”“留不住”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昭觉县等7个国贫未摘帽县教师缺口多、整体素质差、教学质量低、工学矛盾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借助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源头诊治,综合施策,系统解决,成为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攻坚难题。

解决思路

坚持“问题破解、个性定制、目标导向、成果产出”为项目实施原则,以“半年见效,一年达标,两年固本”为总要求,进行“一对一”帮扶,“点对点”精准,“实打实”落实,“硬碰硬”任务驱动,分层达标,片区覆盖,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振兴乡村教育。

微信图片_20210626102257.jpg

推进策略

采用“一机制一协议两诊断三推进N模式”的资源整合、机制改革、整体推进策略。

微信图片_20210626102305.jpg

一是创新实施“1+1+N”帮扶“1+1+N”机制。即由一个教育部专家团队、一个省级承训机构和N个优质中小学,具体对接一个未摘帽县的一个研训机构和片区内N所义务段学校进行精准帮扶。择优遴选省内优质师范院校作为省级承训机构责任主体,上对接教育部专家工作组指引方向,引进优质资源,下根据帮扶县所需,组织优质中小学,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点对点”研制帮扶方案,“硬碰硬”实施帮扶方式,“实打实”夯实培训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626102310.jpg

二是签订四方协议,夯实各自权责利。根据帮扶目标任务,由省级承训机构、受扶县教育行政、帮扶优质中小学及受扶片区中心校四方,围绕帮扶活动中各自职责、任务、内容等,拟定帮扶协议,在省市教育行政和专家、一线教师见证下签订协议,省项目办作为协议执行的监督者,将帮受两方职责法定化,倒逼双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国省两次实地研判,精准把脉,会诊真问题。先由省级承训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对接受扶县,实地进行深度调研片区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发展现状等撰写诊断报告,研制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由教育部专家工作组协同承训高校,聚焦《服务扶贫攻坚,赋能教师成长》主题,分组深入受扶县进行深度会诊,研判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县教师发展面临的真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626102316.jpg

四是分主题分阶段,行政助力三次推进。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行政助推项目扎实推进。并将“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升级为精准帮扶提升工程,实施帮-受双方自主选择,自由配对;发布帮扶指南,强化受扶县主体,帮扶机构主导,受扶教师主动的“三主”合力;分阶段以“专家引领,启动会推进;同课异构,经验分享推进;成果展示,任务验收推进”助推项目有序开展,实现以导助推,以展助推,以评助推目的。

五是个性定制,N种帮扶模式齐头并进。不同受扶县需求不同,在全面诊断基础上,各个承训机构对症下药,个性定制,系统推进帮扶方案。

进驻式:承训机构组织优质中小学一线优秀学科教师深蹲深扎受扶县片区学校教育教学现场,持久性指导、不间断垂范。立足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评价、班级管理、学困生辅导、社团建设、家校沟通等实际问题与困难,沉浸式研究,充分把握民族地区实情基础上与受扶县教师共商对策,实现培训重心前移真实教育场景,破解教育现实问题,满足受扶县教师工作岗位的真实需求。

置换式:承训机构将本校优秀师范生进行集中培训后择优选派到受扶县进行顶岗,置换部分在岗学科骨干、班主任、中层干部等到发达先进地区优质中小学,进行系统的影子跟岗研修,全面深入学习优质中小学的课改理念、校本研修、教学技能等,着力造就一支民族地区受扶县骨干教师团队。返岗后,以任务驱动建立学校对学校、学科对学科、教师对教师的帮扶指导,生发受扶县造血功能。

同步式:为民族地区受扶县片区学校搭建远程学习平台,借助内地优质中小学课堂教学远程资源,进行同步教学课堂,实施内地中小学生与受扶县学生同步双向互动,让受扶县学生感受、体验优质中小学课堂教学。同时,借助远程平台培训民族地区受扶县教师辅导学生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受扶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综合式:采用“走进去”示范指导,“带出来”学习感受,同步异构课堂研讨,网络常态化培训等线上线下综合施策,全方位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助力民族地区受扶县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成效

1.调动了帮受双方内驱力。近一年时间,7个承训机构先后自觉自愿组织2000余名各级各类专家,直接指导7个受扶县教师学生共计100286人次,平均每个承训单位选派专家250余人次,平均深入受扶县时间长达35天。承训机构选派教师专家深入每一个受扶县片区教学点,共计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1000余次,听评课共2000多节,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受扶县教师5000余人次。

2.提升了受扶县教师职业获得感。优秀师范生顶岗支教解决了受扶县教师缺口问题,多渠道培训让受扶县教非所学占比近30%的教师知识得到补偿,研课磨课造就了20余名受扶县青年教师成长典型,带动了大部分教师投身学科教研、立足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职业获得感得以实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扶县特别是片区内教师的提质增量。

3.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对一”帮扶项目写入“国培十年”蓝皮书,1+1+N帮扶模式得到云南等地效仿。先后受到《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共计31次,教育部国家级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高度关注,多次深度参与,是凉山州教师培训史上关注最多,期望最高,影响最大的培训项目。

4.结出了初步的帮扶成果。各个承训机构系统帮助受扶县片区学校梳理修订现代学校制度、研制“十四五”教师发展规划、营造具有民族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学校文化、激活学校校本研修,搭建了远程网络平台,培育受扶县学科骨干教师和筹建了五育并举的学生社团,部分承训机构还申报省级专项课题,实施研训结合。整片推进的帮扶模式推动了受扶县学区制改革,目前7个受扶县均建立县域内学区制管理制度,部分县已整合县级研训机构,成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5.促进了受扶县学生成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五洗”-即洗澡、洗头、洗手、洗脸、洗衣具体内容、细则建立,学生五洗习惯基本养成;“五会”-即会阅读、会预习、会复习、会思考、会作业正在强化习得中;学生成绩逐步提高,以昭觉县四开片区为例,最好成绩班级已达到平均分87.5分,其中,班级语数平均分数最大幅度提升了36分,极大增进了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热情。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