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家校社三位一体,“向心使力”—— 守护留守女童的微笑

记者 胡敏        2021-01-22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2016年,民政部首次发布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全国共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

2018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22 .7%。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 .5万。

留守儿童数量减少,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也为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提供了可能性。近期,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发布《四川省构建留守女童社会保护网络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依托高校研究团队,于2019年先后走访13个市(区、县),向3500余名11-15岁之间的留守女童、学生家长发放了调查表,从基本信息、生存安全、教育情况、性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社会保护六个方面调查展开了调查。

■记者 胡敏

数据

三大重点,防性侵、防欺凌和反家暴

“一个女孩被坏人性侵了,是女孩的错,还是坏人的错?”

“都有错!她不该去那个偏僻的地方。”

“女孩被坏人性侵了,以后还会不会获得幸福?”

“不会。你看林奕含都长大了、当作家了,还是轻生了。”

这是宜宾市叙州区一堂性教育课上的师生问答。开课的是叙州区春霞关爱儿童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罗莉,课堂里坐着来自叙州区各社区从五六岁到十几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回答反映出女童普遍存在的观念:受害者有罪。而这往往就是他们在遇到真正的侵害时不敢反抗、不敢求救的原因。

《报告》显示,性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女童性健康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一半留守女童不能分辨什么是性侵或猥亵,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当被问到“如果有人触碰下列哪些身体部位属于性侵”,参与调查的女童选择“全身都是”和“不清楚”的占比分别为40%和5%。遇到性侵有26%的儿童会选择不反抗。超过30%的女童表示父母并未时常提醒自己自我防范和警惕与异性发生亲密行为,7 .5%的女童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性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教育。

“性教育需要专业性,或许台下就坐着受过侵害的女童。”罗莉说,如果老师不能有效引导,明确被性侵的孩子也能获得幸福,或许某个受侵害的女孩回去就是一场“心理危机”。

除了性侵,威胁留守女童人身安全的还有同辈欺凌和家庭暴力。《报告》显示,只有39%的女童表示从未被父母打骂过,而其余的60%左右儿童有被打骂现象,5%的女童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并且有近30%的女童曾因父母打骂受过不同程度的伤。

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家,怎么还会被家暴?宜宾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市妇联处理了好几个儿童因家暴安全受威胁的求助。宜宾市翠屏区一位五年级学生杨灿(化名)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和继母生了一个弟弟,据邻居介绍,杨灿与在广州务工的父亲生活时,没带好弟弟就要挨打。去年,杨灿随爷爷返回老家,爷爷长期酗酒,酒后常常打杨灿。一次打得太厉害,邻居到村上告发,村妇联主席侯元英带领村干部到家中批评教育,才有所好转。

观察

除了知识,还需传递“心理能量”

小学五年级的女孩,被母亲送上一辆货车,独自去县城,没想到中途货车司机试探着摸她的手,被女孩一下子甩开。

这是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雪梅儿时的经历,等她长大后想起来,才察觉母亲还是大意了,幸好司机只是试探而已。她参与了省妇联组织的《农村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的现状调研及防范对策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提高防范意识,或者女童及时识别对方意图并明确表示拒绝,很多性侵事件是能够避免的。

“除了知识的传递,还要给孩子说‘不’的勇气。”罗莉在志愿者工作中得出这样的经验。她所在的春霞关爱儿童志愿者协会是宜宾市妇联培育的公益组织,共有52名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春霞阿姨”。

她们不仅给学校培育性教育种子教师,每个“春霞阿姨”还结对3—5名留守女童,除了在生活、学业和情感上关怀,还从游戏、舞蹈、礼仪、生活习惯等的聊天中,引入性安全教育知识,帮助她们增强防范意识,提升防范能力。

“很多事情的叠加,才敢说一个‘不’字。”罗莉说,有了性保护知识,还需要跟父母或者像“春霞阿姨”一样的重要他人建立稳定的情感链接。坏人很聪明,跟一个体力和脑力都高于自己的人“斗智斗勇”,对于儿童来说需要勇气。

《四川省构建留守女童社会保护网络调研报告》课题组由四川省妇联法律顾问处副处长、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赵珂,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章群教授,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蒋志强教授及律师志愿者组成。

赵珂介绍,历时几个月的调研对课题组成员触动很大,在与留守女童座谈过程中,大家发现留守女童多表现出胆小、内向、怕生。留守女童虽然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家,但还是十分渴望父母能在家里陪着自己的矛盾心理让人尤为动容。

《报告》显示,所调查的大部分地区性侵或猥亵女童的立案数量都在上升,反映的共同特点有:受害者低龄化;作案人高龄化;手段相对简单,以引诱为主;熟人作案占比较大。

学校

主动承担责任,做亲子沟通的桥梁

一个星期天下午,本该是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学生返校的日子。三名初一女生没有到校,此事立马引起了校长郭光恒的重视,班主任联系几位家长却被告知学生已正常离家,郭光恒和老师们在学校附近搜寻,直到晚上八点,终于找到了已被大雨淋湿的三个女孩。询问得知,三个女孩觉得父母不爱她们,所以离家出走。

“危险就在不经意间。”《报告》发布当天,郭光恒分享了这个案例,他认为,保护女童,家庭是根据地、社会是大环境、而学校是主阵地。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要从“三防四重”(防欺凌、防网游、防不正当交往;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要阶段、重要对象)开展保护工作。学校有一整套心理课程护航学生成长,留守女童有需要也能找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求助。

四川不少学校也通过建好线上家长群,给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生活,加强家校沟通等方式为留守家庭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中小学的重点是坚决制止校园欺凌,大学则是预防‘扳机事件’。”杨雪梅说。四川师范大学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普查,对抑郁、焦虑指数高的学生进行情况梳理、个人访谈,了解最近是否有亲人去世、人际矛盾等可能心理创伤的“扳机事件”的发生。

“每个女童都有权利获得美好的生命状态。”杨雪梅认为,保护的同时,学校在教育各环节考虑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建立能覆盖留守儿童特殊需要的关爱机制,激发留守女童自身的优势资源,比如更加自立、自强、顽强、坚韧,从生命教育和生涯规划上给予支持,能够帮助她们成长为未来的社会栋梁。

社会

“向心使力”,建立留守女童保护关爱机制

“大部分留守女童有一个相对幸福的童年。”“80后”李清(化名)认为,只要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父母及亲友的关爱,留守女童就能有很好的发展。她是一个“长大了的留守儿童”,高中前跟爷爷奶奶在广安市广安区的乡村长大,身边许多同龄人父母都外出务工,他们衣食不愁、父母及爷爷奶奶的关爱也并不少,高中时班上绝大多数同学考上了大学,如今都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李清研究生毕业后,如愿在绵阳市人民医院当上了医生,今年还靠自己的积蓄贷款买了房。

李清的感受得到了数据的佐证。《报告》显示,政府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留守女童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报告》梳理了保护留守女童的四川经验:积极开展试点,探索路径和方法;大量建设儿童之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反应,方便留守女童维权;广纳爱心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建立家长学校,实现家校联合,共同营造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

2020年9月,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主办,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的“春蕾计划”青春期教育项目落地四川,该项目向四川各市州的女童及家长提供青春期教育书籍、课程等资源,推动家、校、社建成保护女童的联动机制。

“社会要建立留守女童的保护关爱机制,特别是各部门协同要‘向心使力’。”赵珂说,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之间联动协同工作,定期交流分享信息,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部门去履行职责,使关爱保护工作全覆盖。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保护留守女童关爱机制。

202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官网上征集公众意见。

无论是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还是个人,都在为守护留守女童奔忙。罗莉把“春霞阿姨”的工作当作职业;杨雪梅在会议上动情地表示“要把后半生投入到女童保护中”;赵珂继续奔走在调研的路上,为反家暴收集数据;侯元英担心杨灿心灵已受伤害,和杨灿家人商量好,于2020年10月将孩子接到自己家照看至今。

编辑/一审:张文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