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智慧——听陈岳叔叔讲《论语》中的家庭教育

记者 梁童童        2021-01-08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各种电视栏目、书籍的推介,义务教育中读本的普及,让我们对国学著作早已不再陌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钱穆曾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论语》如何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发生联系?近日,四川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陈岳来到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分享了《论语》中的家教智慧。

头像.jpg

“孝为仁之本”——《论语》中的“孝”

“孝”字,拆开来看,就是父母在上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在下给父母支撑。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论语》中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对于“孝”,《论语》中有多处记载了孔子对其的阐释。孟懿子问孝,孔子答孝是“无违”,即父母的生老病死,子女都以礼侍奉;孟武伯问孝,孔子答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子女除了身体健康之外,其余的一切都不需要父母操心。陈岳对此的解读是,身体的健康状况,有些时候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但是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认真,与同学、老师的相处是否融洽,回到家来有没有帮忙做家务,这些事情是可控的。这些事情不需要父母来操心,那就是“孝”。

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是孔子多次提到的。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如果说能供养父母吃住就是孝,但不尊敬父母,这与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比喻虽然有些尖锐,但我们能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敬”的重要性。陈岳说:“我们讲‘孝敬’,孝与敬通常就是连在一起的。”现在很多孩子沉浸在游戏中,父母叫他的时候也不答应,父母也不在意,然而一呼、一应,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他人都是最基本的尊重。

不仅是孩子要注意对父母的尊敬,人到中年,更要注重这一点。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对父母随时都能保持和颜悦色的脸色,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是孝。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正是责任最重、压力最大的时候,在家中,人们往往会疏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代在变化,但是父母因为认知原因,只认同过去的、传统的观念,这个时候要让父母改变他们的意见不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我们要柔和地劝说父母,当他们坚持自己的意见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们。脸色要温和,声音要柔和,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知道你的见解。他们容易接受,又表达了我们作为子女的尊重。

陈岳指出,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个观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我们需要知道父母的年纪,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开心,但同时也要记得他们正在日渐苍老,我们要谨记,有一天,他们也会离开我们。在陈岳看来,这是《论语》中有关“孝”最为感人的一处,正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生命有尽头,我们才要珍惜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每一天。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中的“学”与“好学”

陈岳指出,我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后,很容易变得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或者说在其他方面对其的培养。《论语》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认为,一个人寻找伴侣,看重的是这个人是否贤德,而非姿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没上过学,我也要说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里的学问,不是说读了多少书、懂得多少知识,而是能够认清自己,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能处理妥当,这样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学问。

陈岳举例,《论语》中,季康子、鲁哀公都问过孔子,所有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的回答是颜回,同时说他“不迁怒,不二过”。颜回情绪不好的时候,不会把气撒给他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这两个特征,在孔子看来,就是他“好学”的结果。因为好学,所以能明事理,能根据现象探索原因,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而非仅仅是发泄情绪;因为好学,所以能够及时总结,把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应用在下一次实践中。学习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又在不断的总结中实践。

“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中的‘习’,就是不断实践的意思。”陈岳说,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幼鸟在学习飞翔时一次次落地,又一次次起飞的过程,引申到学习中,就是不断实践、不断出错、不断修正,不断练习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在孔子看来,是令人愉悦的事情。因为能学,才能“不固”,能不断更新自己,永远处于时代的主流之中。

好学,不仅能让人常新,还能帮助我们保持住自身原有的美德。陈岳指出,孔子曾教导子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就是著名的“六言六弊”说。一个人天生的美德,如果不能在学习实践中加以锻炼,那么也会成为弊病,带来祸患。仁爱之人不好学,容易被人愚弄;博览之人不好学,容易自大;自信之人不好学,容易犯错,甚至犯法。……

陈岳还提到了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例子,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灾祸。

“无友不如己者”——《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交朋友,那我们怎么交朋友,交怎么样的朋友呢?”陈岳表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与那些学习好的、能给予孩子帮助的,或是性格好的孩子交朋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要交比自己强的朋友,那么大家都交不到朋友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如,从随也,意为“去,往”,引申出来就是“与之为伍”的意思:要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

《论语》中,朋和友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属一个师门的弟子,有同一位老师,平日接触得多,这是“朋”;有共同的志向、很多共同语言的,叫友。陈岳说:“在孔子看来,这两类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朋友’。然而,一起打游戏的朋友,和真正有共同的理想的朋友,到底是不一样的。”

“曾子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真正的朋友,应该是那些帮我们成为更好的有‘仁’心的人。”陈岳举例,《季氏篇》中,孔子也提到了三种类型的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则闻其过。一位正直耿介的朋友,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友谅,则进于城。一位诚信的朋友,彼此真诚以待,相处起来很轻松、放松;友多闻,则进于明。一位见识广博的朋友,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明白事理,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明白周围的人和事。

陈岳还提到了《论语》中的交友原则:言而有信。比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个人守信用,真诚,才能真正取得别人的信任,在社会上才能广交朋友,得到帮助,不断进步。孔子也在与几位弟子聊起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把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当作自己的人生志向之一,足见“信”在与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最后,陈岳分享了读《论语》的心得。他的建议是,从最开始,就尽量读没有注解的版本,只有原文、读音的。古人读书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岳认为,在大量的文字、音律中去感受内容,我们对其中一些文字的理解就会比简单地去看注释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诵读是深刻的,能让我们对文字有一种潜意识的记忆,在相应的场景,其中某些句子就自然地会浮现出来,指引我们去行动。家长在指导孩子读《论语》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此外,尽可能地将其中的句子与生活连接在一起,从生活的角度来阐释《论语》。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