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访《太阳是个牧童》作者王三炯

记者 胡敏        2021-01-05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他是学生刊物编辑,是少年儿童图书出版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编辑”,也是中年开始写诗、刚刚出版新诗集《太阳是个牧童》的“新作家”。20余年来,王三炯将满腔热血奉献给少年儿童读物的写作、编辑和出版,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探寻阅读的土壤如何培育出写作的参天大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怎样写作?如何从生活和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家长怎样给孩子选书?《太阳是个牧童》的作者王三炯谈了他的看法。

本期嘉宾

头像2.jpg

王三炯,笔名云无影,少儿图书编辑,副编审。出生于大巴山中的一个小山村,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图书编辑工作,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并向往诗意的生活。


记者:《太阳是个牧童》写了多长时间,文字背后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王三炯: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作。儿时我生活在巴中的一个小山村,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读物,考入四川大学后阅读和写作成了我最享受的事。当时常写的是日记,工作以后也写散文,写诗是从2015年的11月开始的。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姿态万千的树,好像顽皮的孩子在挥舞着枝丫,突然就有了灵感,写下了《树木是个孩子》这首诗。

随着阅读的积累与思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可以入诗。清明节后,油菜都结荚了,我在车上看到一只蝴蝶在油菜丛中飞来飞去,就想到这只蝴蝶来迟了,不能享受油菜花的美好,于是就有了《一条晚起的毛毛虫》;《石水缸》的灵感来自成都东城根街上一家店铺门口的石水缸,看到它,我联想起老家石水缸的种种;《尘埃的舞蹈》写的则是乡村里常见的自然现象,阳光从瓦片的缝隙照进房间时,灰尘在光线的照耀下好像在欢快地舞蹈。……全书共125首童诗,有对太阳、云影不同角度的描写,有对月亮、夜晚、星空的思索,有对风、云、雨、雪变幻的叙述,有对树木、细沙等静物的思考,有节气、物候及人文的深思,有对浓浓的乡情、童年的追忆,有都市的人、景、物的描述,有季节变化下的树枝、秋叶,有旅途中的所思所见。

记者:怎样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您有什么样的写作观?

王三炯:写诗也好,写文章也好,首先要热爱生活,对眼中的事、物充满新奇。虽然现在信息很丰富,但很多人,包括成人和孩子,常觉得生活无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同、新奇的地方,能够对眼前的人、事、物展开想象,就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太阳是个牧童》有幸由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题词。金波先生认为,读这些诗“可以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恳切交谈,给万物敷彩着色的热情。还会不由自主地大声朗读出来”。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诗歌韵律,确实是我写诗的两个特点。我认为,这个社会比较浮躁,成人和孩子内心都难以平静,把生活中的美好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下来,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和自然、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记者:很多孩子苦恼,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会写作。怎样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王三炯:写作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每个人在生活中的独特感受都可以写成诗,孩子更是天然地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对世界的好奇。怎样让熟视无睹的事物变成诗,需要一些“点子”,就是你的观察和思考。怎样观察生活,怎样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向优秀作家学习,从其作品中感悟。

我在大学时期,尤其是工作以后的大量阅读,其实就是在为写作积蓄能量。那时,历史书籍、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哲学著作等各种门类的书籍都读,而《普希金抒情诗选》、《顾城诗全编》、《外国诗歌名篇选读》对于我后来写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思考以及写作上的启发,逐渐储存在记忆里,等到自己要创作时,这些东西就会“砸向你”。

阅读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在阅读时,总是会从四个方面思考:他为什么这样想?我还可以怎么想?他是怎样写的?我可以怎样写?看看作家是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这样的思考;同样的现象,从我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结构来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写法上作家是如何处理的,以及我还可以怎样写。写作是一种思维的体操,也是搭积木的艺术。阅读时加入一些这样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思维、对写作艺术的历练。

记者:作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资深图书编辑,您建议家长怎样给孩子选书?

王三炯:阅读也需要因材施教,建议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阅读水平选择书籍。如果孩子好动,就选择能让孩子静下来的书;如果孩子不爱阅读,就选择简单的、适合浅阅读的书;如果孩子胆子小,就选择培养孩子勇气的书;如果孩子调皮,就选择带哲理的、能引人思考的书。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语言的敏感期。孩子的阅读水平也有阶梯性。比如一二年级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以及想象力,三四年级体会作品的故事性及对故事的构建,五六年级培养思辨能力。……而语文教材的难度、大纲的要求,是孩子阅读水平发展的重要参考,同时,课外阅读也是必要的。课外阅读时,家长得了解自己的孩子,得根据孩子的情况选书。因为每个家庭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不一,提供的阅读材料丰富性不一,同一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水平也会有差异,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至于选什么书,经典作品当然需要,反映当今生活的新作品也需要。经典的书肯定是好书,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但离孩子的生活也较远。因此,看经典作品的同时,也要看一些紧跟时代、能带给孩子启发的、好的新作品。阅读是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历练,好书就像维生素一样,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阅读是精神世界的建构,好的作品能磨炼孩子的心性,实现内心的丰盈、平和。

记者:您对孩子的写作,有什么建议?

王三炯:我曾担任《中学生读写》编辑七年、《红领巾》杂志编辑两年,后来做少年儿童图书编辑十多年,看过很多学生作品,我发现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确实,孩子的生活很简单,我看到一个学生在网上“吐槽”:老师让写《放学路上》,而他家离学校不到100米,实在没有什么可写。实际上,生活本身是包罗万象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会发现的眼睛。

对于如何打开写作思路,我有几条建议:

1 .写作素材可以从身边的生活而来,可以从阅读而来,并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100米不到的街道也会有树,树有春夏秋冬,树也会从小到大,树上也会有鸟儿……这条街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可能发生什么事,从这些角度思考,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2 .阅读的时候,多思考作家为什么这样写,我可不可以模仿写,可不可以换种方式写,我身边的事物可以怎样写,能动笔最好,即使不能动笔写,至少也得在心里想一想,描述一番。

3 .不要盲目背好词好句,关键要体会与运用。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将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感受。音韵之美、逻辑之美是外在形式,需要加入情感才具有生命力。

3.jpg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