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2020年度盘点丨 做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周睿        2020-12-25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编者按

岁末,如期而至,回望,总有一些瞬间令人难忘。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孩子的学习安排。停课不停学,带来一场在线教育大考,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亲子相处的重要;

2020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那些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无数青少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树立起崇高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学会敬畏自然、关爱生命、关注时代、致敬英雄,学会战胜孤独、收获成长;

2020年,也是教育政策不断变革的一年。“公民同招”新政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顺利通过、劳动教育全面加强、中考体育分值增加……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寻找教育的更好模样。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作为家庭教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我们期待更好的2021年,也期待遇见更好的您!新的一年,我们也将和您一起携手前行,做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这一年,我们聚焦了这些热点事件

停课不停学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寒假变得格外漫长。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推迟,云教电视课堂正式开课,在居家战疫的同时,陪伴孩子居家学习也成为家长的重要课题。

孩子们居家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怎么样?家长如何支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将“停课不停学”落实到位?孩子们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又收获了怎样的成长?我们特别推出“战疫·‘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

《成长,才是“战疫”的最佳姿势》《延长的假期,让成长不延期》聚焦居家学习阶段,家长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有收获的战“疫”时光;《静候开学的日子里,家长如何安顿家中“小神兽”?》通过采访城市、农村的几个不同家庭,看正在逐渐复产复工的家长们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总结出各自的“家教经”;《在阅读中度过春天》依托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下发起的“春日宅家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通过宅家阅读的方式培养阅读习惯;《校长谈“云开课”:做好“家本化解读”迎接在线学习挑战》邀请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校长付锦分享学校“云开课”的安排,指导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线上学习;《特别的“云家访”,开启孩子的“人生大课”》关注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云家访”,为疫情期间的家校沟通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方向;《致敬最美“逆行者”:你们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采访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家长,让孩子们从爸爸妈妈的“逆行”故事中,学会爱国和感恩,学会敬畏和使命……

复学复课

从4月1日高三复课后,我省中小学陆续迎来复学复课,特殊时期,如何做好复课准备?经过超长版的假期,回到校园后,孩子们如何应对学习上的困惑和焦虑情绪?宅家期间的线上学习在复课后如何与在校的学习有序衔接?孩子在校期间如何做好防护?……这些都是家长和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除了及时报道学校复学复课的动态,我们也关注学生学习心态上的准备和调整,通过广泛采访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邀请专家和名师答疑解惑,帮助孩子们顺利从“假期模式”调整到“开学模式”。

在复学复课的系列报道中,我们还关注到一个特别的案例——成都市实验小学五(4)班班主任江源,从2月5日到4月26日学生返校复课的前一天,坚持给学生写了82篇“每日一话”,近4万字,无一天间断,这82篇“日记”成为了江源送给学生最好的开学礼物。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师生间的温馨互动和陪伴,也让我们看到了言传身教的力量。

疫情后的心理关护

疫情期间,父母和孩子长期宅在家中,亲子相处的时间变长,加上因为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恐慌感,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等,暴露出种种亲子沟通问题,也让亲子之间产生了种种矛盾,家长和孩子的心理状态都值得关注。

我们以成都市中小学应对疫情心理关护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平台为切入点,对成都市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并详细采访了青羊区“线上心理关护室”。这些报道中不仅有典型案例,有专家分析,也有翔实的心理疏导方案,还有具体的求助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学会调节情绪,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劳动教育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学校的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家庭如何成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场所?我们走进校园,围绕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创新做法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挖掘劳动教育的广阔内涵;我们也走进家庭,寻找家庭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还邀请名师、名校长以及家庭教育专家来支招,帮助家长更加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培养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我们可以从孩子抓起。针对这一话题,我们走访了多所学校,报道学校各具特色的“习勤俭”活动,引导家长行动起来,将勤俭文化植入生活,打造勤俭节约型家庭。孩子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晒出了他们的节约清单。

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4月17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成都市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明确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等名义挑选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初中学校特长生招生。这意味着,成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升学,一律通过划片就近入学或电脑随机摇号确定学位。

“公民同招”新政之下,“幼升小”“小升初”有哪些变化?孩子的学校该怎么选?我们对部分家长展开了调查,为更多的家长解开疑惑,帮助家长更好地读懂政策,和孩子一起为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明确提出:“要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成为一种时髦。”那么,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找到几位当班主任的体育老师,与学生家长来了一场“对照记”,当事人的切身体验带给我们许多意外惊喜:体育老师豪爽的性格更能走进孩子内心;体育老师也有足够的文化修养、个人魅力,成为凝聚班级的灵魂人物;体育老师还可以成为家长们喜爱的“香饽饽”。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

今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将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后,我们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些亮点?我们采访了成都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成都市双流区妇女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为老师和家长普法,让老师、家长懂得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这一年,我们关注了这些教育话题

安全教育

3月底,凉山州木里县一名11岁男孩用打火机点燃松针和木罗松烟熏洞内松鼠时不慎导致失火,大火蔓延森林,烧了6天才得到控制。孩子“玩火”引发火灾并不鲜见,学校年年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宣传,但依然有孩子忍不住“好奇之心”,因无知引发灾难。我们通过对此话题的关注,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学校携起手来,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家校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家长却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成长体系。如何提高为人父母的专业修养?除了家长自学成才之外,学校的引导是关键。

家校共育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也是各所学校都在探索的课题。这一年里,我们探访了“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广汉市家长学校;关注了成都市成华区推出“4 C”家长培训制度;见证了成都市菁蓉小学“家长成长学院”的创立;参与了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的家长课堂;感受了自贡市塘坎上小学家校共育主题活动;回顾了广元市范家小学对留守儿童家庭家校共育的探索……这些探索,为家校共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向。

隐秘的角落,藏着成长的痛

今年,一部国产网剧《隐秘的角落》备受关注。该剧改编自推理小说家紫金陈的《坏小孩》,讲述了3个孩子在暑假目睹一起杀人案件,在与杀人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人格、命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该剧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我们也就此话题展开了探讨,孩子的童年并不是天真无邪,错综复杂的成人世界会对孩子心灵造成冲击,孩子内心的迷惑、彷徨、无奈和需要被父母忽视和拒绝时,就会沉积在“隐秘的角落”。而父母应该做的,是看见孩子的这部分需要,并且给予情感上的回应。

新型家庭暴力

某亲子节目上,一位妈妈说:“我舍不得打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只能把他关进厕所来惩罚他。”听起来理所应当,然而,这种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却成为了新型家庭暴力——“冷暴力”,通过忽视、冷漠,让孩子内心伤痕累累。“冷暴力”比打骂孩子更隐蔽,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我们通过对此话题的关注,提醒家长,避免“冷暴力”,才能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家长如何理性陪娃写作业

淘宝发布的《冷静育儿报告》中显示:开学近一个月,50万“90后”搜索了戒尺,其中16万人下了单,另一个热销产品是静心字画。许多家长不忍心打孩子,于是转而向内寻求和解。戒尺或者静心字画,真的是陪孩子写作业的神器吗?怎样陪写作业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学习能力提高?我们邀请到几位家长、教师,以及国家心理咨询师进行讨论,他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贴心地给家长们送上了锦囊妙计。

“家长退群”引发教育思考

江苏一位家长因不满老师要求批改作业愤而退出家长群,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随即,有关小学生家长吐槽学校作业布置过多、每日打卡任务太重、教师要求家长“志愿者”打扫学校卫生等事件引发了大讨论。家长和老师对于家长群到底是什么态度?家长群是“压力群”,还是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部分家长进行了采访,探讨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

儿童生长发育

孩子个子不够高,可以打生长激素长个子吗?如今,不少家长考虑注射生长激素帮助孩子长身高。打生长激素靠谱吗?有没有副作用?我们采访到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文青,讲解身高的秘密,帮助家长理性应对孩子的“身高焦虑”。


这一年,我们推出了这些特别策划

国际家庭日策划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国际家庭日,我们吹响“ super家长团”集结号,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业媒体的角色价值,邀请名校长、名师,以及家庭教育专家、家长,以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解读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以经验分享、专家解读、社会调查等“强互动”的形式,传播家教理念。我们以一种长期连续不断的“在场”姿态,将学校、社区、社会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集中整合,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阅读季策划

阅读,能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生。家庭是全民阅读中最具情感的单元,读书应该从家庭开始。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特别推出“家庭阅读季”特别报道,联合“樊登小读者”,邀请到朱永新、程跃、王一梅、王健枥、江华等嘉宾,通过专题阅读讲座,分享阅读经验,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也送给孩子们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父亲节策划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奉上特别策划——“父爱如山”,探寻当今时代,父亲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

我们邀请了“70后”“80后”“90后”父亲,用诗歌的形式串起不同时期对父爱的理解;讲述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新手”父亲勇往直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故事,以父之名,为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特别打造“父亲节专场”分享会,通过专家的讲述,理解“父教如山”含义;通过一对父子的文字“对话”,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信赖,感受父亲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节策划

一个好老师会带给学生一个精彩的世界,他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航标灯、筑梦师和领路人,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特别策划,从一位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31年的教师和她的学生的故事里,定格那些师生共同成长的温暖记忆;从来自家长的两封信中,读懂家长对老师的理解和敬意;从家长讲述的故事里,感受到孩子遇到“宝藏老师”的那份幸运。

国庆节策划

周恩来总理儿时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年来一直振奋着国人,至今,许多孩子仍然怀着这样的使命感。对于爱国,他们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国庆节前夕,我们采访到一些孩子的心声,他们认为的爱国原来很纯粹,就是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作贡献。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坚定的信仰,今年,国庆节遇上中秋节,带孩子回家乡看看成了很多父母的选择,我们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特别报道,从作家笔下的故乡中,找到培养孩子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故乡之旅成为孩子成长养分的答案。

今年的国庆节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主题——致敬时代英雄。无论是逆行战“疫”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工作者,抑或是城市一隅的平凡守护者,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英雄更真实的模样。

“守护留守儿童成长”策划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呵护,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让留守儿童的安全不失守、关爱不缺位、成长不迷茫?我们从学校的有效做法、留守女孩的成长故事、专家的守护建议中寻找破题之法,通过家校社的携手,让留守儿童从心底感受到温暖,生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这一年,我们记录了这些生动面孔

“榜样少年”夏艺、包洪宇、王浩帆

1.png

2.jpg

3.jpg

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也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不小冲击。不少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因此得到转变或升华,他们从这个事件中感性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并激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一女生夏艺组织募捐,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募集紧缺物资;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六(1)班学生包洪宇用英文录制战“疫”短片,让外国友人看到中国的努力;成都外国语学校国际部高三学生王浩帆用可视化的方式朗诵《蝙蝠给人类的一封信》,呼吁身边的朋友意识到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性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3个孩子的故事正是众多在此事件中励志践行、拔节成长的青少年的缩影。

“创作能手”张泚萌

4.jpg

乐山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泚萌,用一本名为《童年花絮》的文集,记录了自己生活中见闻、校园里的故事、阅读的感悟、对知识的思考和困惑,以及各种奇思妙想。这本文集是张泚萌的成长日记,里面也蕴藏着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和良苦用心。

“阅读达人”张函茼

5.jpg张函茼读书有三个特点:阅读面宽、阅读速度快、对思维的锻炼能迁移到语文学习中。上个寒假,张函茼独立手绘了一幅长约2米的历史长卷——《大明实录》,记录了明朝时期17位君王及他们的大事记。张函茼因此受邀参与四川省青少年文联阅读专委会与四川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的一场读书分享会,作为主讲人向更多的家庭分享阅读心得。

“孝心少年”陈浩阳

6.jpg

2019年11月,丹棱二中2019级2班学生陈浩阳被评为眉山市“新时代好少年”,他从主办方颁发的2000元购书卡中拿出一半资金,在教室里开设了一个图书角,为同学们购置书籍。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的他,乐于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特别有责任心;在家中,他也是懂事的孝心少年,从5岁便开始照顾受伤的父亲。而这些优秀行为的背后,是他善良的品质。

“体操达人”邱思然、邱怡然

7.jpg

8.jpg

在成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体操比赛中,成都市成华小学二年级的邱思然和5岁的妹妹邱怡然分别获得女子甲组平衡木和女子乙组平衡木的第一名。扎实的基本功,让姐妹俩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而这源于姐妹俩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源于妈妈给姐妹俩进行的吃苦教育。

“少年作家”杨雯雅

9.jpg

今年教师节,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海容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是学校五年级学生杨雯雅自己创作的小说——《贝贝露奇遇记》。这本特别的小说,由杨雯雅自制封面、插图和装帧,精美又不失童趣。创作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积累,杨雯雅的小说中有她通过阅读获取的资料,也有她和妹妹相处的影子。她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阅读能让她瞬间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有趣。

“演艺达人”王彦霜

10.jpg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彦霜的周末生活,英语、语文、语言表演、跳舞、唱歌等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对她来说,这些不是负担,而是兴趣。这样的节奏,从四年级开始已经伴随了她两年。舞蹈九级、声乐八级、播音主持七级,她已成长为一个“演艺全能”的小达人。今年9月开学之前,王彦霜还作为主唱之一,完成了2021年成都大运会宣传歌曲的录制。

 

这一年,我们打造了这些精彩专栏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依托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2019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活动,开设专栏,分享名师名校长的家庭教育心得,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

家教有约——联合省内外名师、名校长、家庭教育专家、优秀家长和教师,打造家庭教育智库交流学习平台,针对家庭教育热点话题,分享观点和经验,提出方法和建议。

家教咨询室——借力云课堂网络平台,联合多所家庭教育研究机构,通过“事先调研——直播讲座——在线咨询——后续服务”的形式,为家长开展一对一的家教咨询,解决教育困惑,缓解教育焦虑

云老师教育知行录——联合成都市蓉府阳光幼儿园园长归云打造育儿故事专栏,让家长们从一个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中读到教育的智慧,将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方法落实到实践中。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