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唤醒更多家长的教育意识,做到知行合一,《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邀请高级教师、成都市蓉府阳光幼儿园园长归云特别打造“云老师教育知行录”专栏。
青青早上起来自己倒豆浆,把豆浆洒了一地,喝进肚子里的还不及洒出去的多。看着她笨手笨脚的样子,在一旁的奶奶立刻冲过来,拿起豆浆机、移开碗,脸紧紧地皱着,眼看她忍不住要开始发表一番言论,我立刻走了过去。
我接过奶奶手中的毛巾说:“让我来吧!”将奶奶迅速引出厨房,我把毛巾递给在一旁傻眼的青青,我说:“没关系,想想接下来如何补救?你自己来打扫战场吧。”看着青青拿起毛巾立刻准备擦拭洒了一桌面的豆浆,我又说:“现在想想看,怎样擦拭能又干净又节约时间。”青青想了想,先移开桌面所有的碗具,再打开毛巾准备擦拭,一会儿“战场”就被收拾干净了。看着整洁的桌面和略显尴尬的青青,我心平气和地说:“没关系,青青,生活中犯错误太正常了,犯了错别慌张,赶紧想想怎样补救最重要。”她看着我的一脸平静,紧皱的眉头终于打开,端起碗中余下不多的豆浆准备喝起来。等她喝完豆浆,我说:“青青,你知道怎样打开豆浆机,怎样倒豆浆不会洒出来吗?来,我在豆浆机里装了一些水,你去试试看。”我在一旁认真地看她怎样完成整个过程,如果她不会,我就给她示范,她感到厌烦,我就鼓励她再试试,直到她完全掌握了,再请她收拾整理好。
我在想,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家庭中应该是屡见不鲜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可能犯一些低级错误,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大人通常会更宽容,觉得孩子年龄小,会宽容地对待他们的错误,但亲自示范、让孩子再次尝试可能就未必了。当孩子长大以后,这样的低级错误往往不会那么容易被原谅,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都那么大了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没有好脸色、没有好语言是他们通常条件反射下的做法,更别说静下心来教导、示范,鼓励孩子尝试。而往往亲子间的对抗、冲突、不理解就是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家长小题大做、脾气暴躁。
其实,家和学校都是孩子可以犯错的地方,当我们能温柔相待孩子的那些错误;当我们在他们为犯错而尴尬时帮他们幽默地化解;当我们在他们犯错而茫然不知所措时耐心地启发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当我们在他们反复尝试都失败时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也许,他们就能从错误中汲取营养,开始思考怎样减少犯同样的错误,怎样少犯错,最重要的是,他也才会温柔相待他人的错误,懂得宽容、学会理解、愿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