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68所高校181名思政课教师讲授“精彩一课”

王浚录        2025-07-23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教育导报》讯(记者 王浚录 摄影报道)“暑期旅行时,一些同学宁愿多付一笔差价,也要选择毗邻绿水青山的酒店。这让我们看到,绿水青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而非作为生产资料被消耗。”7月21日,在2025年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决赛现场,西南石油大学思政课教师张邯巧妙结合学生暑期旅行的鲜活案例阐释“两山论”,让课堂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当天,省内68所高校的181名思政课教师齐聚西华师范大学,分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3大类别12个组别进行现场教学展示。教师们随机抽取教学内容,围绕教学专题中某一知识点,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把科学的理论讲出深度,把鲜活的故事讲出温度。

thumb_132a6690-b82e-4870-befd-1f5ff82eda28.jpg

“本次比赛采用‘专家评委+学生评委’双维度评价体系。参赛教师授课不拘泥于课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评委频频点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研究生组)评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金华表示,比赛充分体现“教学优先”的评价导向,全面考查教师教学水平、学识储备和解疑释惑能力,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助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五千年,王朝更替,周而复始,其内在规律历来为世人所探究。远有贾谊《过秦论》,近有我们四川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都对这个问题多有阐发。”四川大学思政课教师苗翠翠围绕抽中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历史、现实三层逻辑进行论证,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对比中深化思考,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

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集中检阅和能力提升,还是四川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的展示。四川大学在比赛中涌现出一批深耕教学、潜心育人的思政课教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作为立院之本,在成果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把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列入评价体系,并予以倾斜支持;以思政课方式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建成AI思政课7门,打造“马晓理—晓知议理”思政微课30多节。西华师范大学则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及蜀道沿线的历史故事和典型人物事迹,开展教学研究,打造“蜀道上的思政课”。

如何以此次比赛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据了解,四川将坚决树牢“教学优先”导向,重点考察课堂上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把抗震救灾、两弹一星、“四史”、巴蜀文化等融入思政课。同时,构建梯次分明、协同发展的马院建设体系,深化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马院结对机制,鼓励各高校起好领头雁作用,带领中小学校共学、共研、共训、共享。

编辑/一审:向颖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