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厚植地域文化基因,探索文化育人新路

梁玉雨 王侃        2025-04-17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职校

《教育导报》讯(梁玉雨 王侃)今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李守林教授、付洪涛研究员合著的《大熊猫列国游记》正式出版。这部著作通过大熊猫国际交流史串联起生态保护、中外文化互动与全球生态文明叙事,成为该校“科创文化体系服务地方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地域文化基因,以红色铸魂、生态筑基、熊猫为媒,构建“在地化创新"职教范式。通过解码熊猫外交史、活化千年茶基因、淬炼红色思政课,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传承与职教改革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熊猫架起文明对话桥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通过大熊猫开展对外交流背后,是以温和、友好的方式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近日,在该校以《大熊猫列国游记》为载体举办的“以书为眸,共赴大熊猫文化之约”留学生读书分享会上,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徐良光表示。

该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将地方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雅安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熊猫不仅是生态符号,更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媒介。”李守林表示,学校将熊猫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相关内容融入到“一带一路”留学生的文化课程当中,就是希望通过融入地方文化的课程设计、校园活动等,助力地域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雅职院聚焦大熊猫文化等雅安特色资源,构建“文化科教融合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截至2025年,已建成省级社科科普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在校园文化打造过程中,熊猫形象也在该校的景观设计和文创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校“熊猫护卫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到生态监测志愿服务中。

茶艺织就生态产业锦

春茶吐绿,茶香四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与蒙顶山茶制作技艺早已成为雅职院的经典课程。

在蒙顶山茶产业学院,茶学教师、省级非遗传承人蒋丹正将千年制茶智慧注入现代课堂: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制茶车间变为“沉浸式课堂”,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手工体验”,掌握杀青火候、揉捻力度等核心技艺。

“非遗传承不能‘照本宣科’,必须与现代产业同频共振。”该校蒙顶山茶产业学院院长任敏介绍,学院构建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体系:建有《长嘴壶茶艺》《藏茶制作技艺》2门国家级资源库课程,《生活茶艺》1门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课程,将AR技术引入茶史教学;服务区域重点茶产业,校企共建雅安现代农业(茶)产教联合体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拟培育名单;成立多学科协同研发中心,开发系列“茶+”产品,实现工业转化上市产品多个,经济效益800余万元。

精神照亮职教育人路

在该校虚拟仿真实训室里,学生李雨桐正通过VR设备“穿越”到1935年的夹金山。这堂名为《雪山红医魂》的沉浸式思政课,每年要讲30余场,深受新生喜爱。    

以红色基因铸魂,该校年均开展“重走长征路”“川藏公路精神研学”等主题活动32场。去年7月17至20日,由该校承办的全国性的师生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红色走读实践研修活动“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雪山草地红色夏令营,吸引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13个省份29所职业院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

学校党委书记李春模表示:“职业教育既要传授技能,更要筑牢信仰之基。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形成了‘课程—实践—服务’全链条红色教育生态,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职业院校而言,就是要发挥地域文化基因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滋养作用,发挥文化现象的感召力,精准对应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诚表示。

编辑/一审:殷樱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