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钟兴茂)4月15日,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锣鼓铿锵,学校川剧少年班的20多名学生带来的《白蛇传·金山寺》将白素贞在金山寺寻觅许仙的经典桥段演绎得荡气回肠。抑扬顿挫的唱腔、腾挪翻转的武戏、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川剧变脸,引得台下笑声不断、掌声如潮。成都市2025年“教师共享 美育天府·百名艺术家美育浸润行动”也在这热烈的艺术氛围中拉开序幕。
“教师共享 美育天府·百名艺术家美育浸润行动”(以下简称“‘美育天府’活动”)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发起,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成都市文化馆承办,汇聚了来自川剧研究院、京剧研究院、交响乐团、非遗保护中心等机构的百余位艺术家。他们中既有梅花奖、文华奖得主,也有非遗传承人和青年艺术新锐。2025年,这些艺术家将走进成都百余所中小学,开展400余场艺术活动,涵盖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领域。
开幕仪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两度梅花奖得主、成都市共享艺术家陈巧茹现场分享了2024年“美育天府”活动首年开展时,全省首个“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暨“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落地北新实验小学的故事。她手把手指导少年班学生练习川剧基本功,从眼神到步法,从唱腔到身段,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匠心。“学生们虽稚气未脱,但一招一式已初具风范。”陈巧茹说,“比去年有进步,孩子们眼里有光,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希望。”
据了解,“美育天府”活动形式丰富多元。艺术家既可以与学校合作,成立艺术工作室长期驻校,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专家指导;也可以上互动体验课,带师生尝试各类非遗手工;还可以开展艺术人生讲座,分享创作故事。成都市文化馆的书法专干徐俊奇说:“我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技艺,其间更蕴藏千百年来的先辈对生活和艺术的凝练,这种精神将影响孩子一生。”
4月中下旬,谐剧、手风琴、杂技、金钱板、竹琴等多元艺术门类的共享艺术家们将深入成都市各区县中小学进行普及培训,掀起2025年“美育天府”活动的第一波热潮,让师生在与各类艺术形式的面对面接触中,深化文化认同,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实践创作中,助力学生挖掘艺术潜能、开拓无限可能。正如北新实验小学副校长袁雅君所感叹:“当传统文化与童年相遇,美育便有了温度;当艺术浸润日常,文化自信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