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郭鸿雁 王富东)3月26日,西南科技大学钙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收到了中国地质学会发来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证书上标明,由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钙华地质生物演化机制与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会上,团队负责人董发勤教授作成果汇报。近15年来,由西南科技大学携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7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九寨沟—黄龙为主的雪宝顶流域,持续开展钙华野外探查、监测与分析,形成了“钙华地质生物演化机制与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体系。其主要技术和性能包括8个要点:九寨沟—黄龙核心遗产点水文地质条件应急监测评估、天然钙华海绵地质体特征与功能研究、钙华—(微)生物的共演化规律及协同作用研究、钙华生态修复基元材料研发与生产制备、钙华修复剂创制、钙华型块制备技术研发、钙华表层常驻生物喷涂剂研发和钙华坝体及相关工程修复材料体系、海绵构筑工法系列技术与工程应用。
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质询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最终形成鉴定意见,肯定了三个方面的主要成果:一是揭示了钙华海绵式地质体的沉积演化与退化规律,为钙华自然景观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二是研发了系列钙华原真基元材料和再造钙华体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建立了“同质同相、自然增强”大型震损钙华景观保护方法,为自然景观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项目成果在四川九寨沟诺日朗瀑布等多种类型自然景观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施效果优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国在自然景观的保护技术、工程方面位于世界前列,为国内外同类遗产地工程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同时,建立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和钙华展览馆科普基地,应用成果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基于该成果,学校将依托“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深化与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建设钙华生态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化应用,深耕产学研融合;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标杆,打造“科研—教学—实践”全链条一体化创新育人平台,为全球生态治理输送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