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马晓冰)人工智能让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家长如何借力人工智能科学育儿?3月27日,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天府家长‘慧’”2025年第二期在四川省绵阳中学开讲。
围绕“AI浪潮来袭,家长如何理性‘冲浪’”主题,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四川省数智先锋人物王杨,四川省绵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苟文彬,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昌霞分享了建议,为家长答疑解惑。
“人工智能是什么?AI时代,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活动伊始,王杨以问题出发,厘清概念,缓解家长对技术发展的担心与焦虑。她指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模仿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除了数理思维、人文素养外,家长还需关注孩子数据思维、计算思维和智能思维的培养。“家长应转变思路,培养孩子从‘任务执行者’转变为‘目标实现者’,成为兼具学习热情、创新力与生命力的‘站在AI肩膀上的新人类’。”王杨说。
身处技术快速发展时代,家长如何提升自己,为孩子的未来“掌舵”?苟文彬认为,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家长应从自身出发,做孩子身边与时俱进的学习者、现实世界的连接者、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多元成才的支持者。“对孩子的爱、与孩子的深度交流、对孩子的信任和激励,以及作为父母的榜样示范是家长最有效的教育工具。”苟文彬表示,“AI时代,家长更需重视用爱为成长赋能,用爱超越算法,用爱走向未来。”
“AI技术就像空气与水一样,逐渐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中穿梭,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智能工具?”陈昌霞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AI工具使用规则,与孩子一起构建健康的AI认知,培养孩子抵抗AI依赖的核心能力,让孩子明白AI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而非取代学习。“正确理解人与科技的关系,才能构建‘技术赋能+人文筑基’的教育生态。”陈昌霞指出,“家长最珍贵的角色,是成为孩子认知宇宙中的‘人文操作系统’和‘情感智慧系统’。当所有技术程序停止运行时,家长仍能为孩子提供最本真的情感响应。”
现场,来自绵阳机器人产业园的人形机器人“夸父”与家长进行了互动问答。针对家长提出的“如何利用AI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AI是否会削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问题,“夸父”一一给出智能解答。它指出,AI可通过个性化学习方法、智能直接管辖、成长型反馈系统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至于它是否会削弱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则取决于使用方式是否合理,教育者加强引导、分级管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实现技术使用与能力成长的平衡。
此次活动在校园内特设“互动体验区”,供学生及家长体验数智作业、个性化学习手册、人机对弈、3D打印等技术的运用。四川省教育厅、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绵阳市妇女联合会等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以及通过网络预约的家长约300人参加现场活动。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