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罗晓斌 李继华)苍溪县龙山初级中学校是一所偏远农村初中学校,曾因周边学校优质教育虹吸效应,学校一度面临优质生源流失、教师士气低迷的严峻挑战。近年来,该校以教师为立校之本、师德为兴校之魂,以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点燃了教师热情,凝聚了发展合力,推动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思想引领,筑牢教育初心。学校以党建为抓手,通过“三个坚持”唤醒教师使命感: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开展“教育初心”主题党课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讲座,解决认识问题;二是坚持观念更新,邀请模范教师、教育专家到校讲座,用先进理念打破惯性思维;三是坚持大讨论,围绕“学校生存与发展靠什么”“学校如何办,我们怎么干”深入研讨,全校教师撰写反思笔记,重塑育人价值观。
榜样示范,点燃奋斗激情。干部带头:校领导全员任教一线,每周“晒教案、晒课堂、晒作业批改”,用行动说话;典型引路:每年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开展向“苍溪好老师”学习活动,让身边事教育感染身边人;团队共创:成立“师德先锋队”,深入推进师徒结对“青蓝工程”,老教师带青年教师,既传技能,更传师魂,开展“拼业务、比业绩、讲奉献”活动,人人创先争优,个个皆为模范。
制度保障,让“实干者”有为有位。修订《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硬挂钩”;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近两年约谈2人,调整岗位1人,责令辞职1人,树立鲜明导向;设立“师德标兵奖”“教学创新奖”,让默默奉献的老师“有名、有位、有掌声”。
家校共育,构建监督闭环。开门纳谏: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课堂、评师德;透明评价:推行师德学生评、家长评、同事评的“三方评议”,结果公开公示;常态沟通:建立“校长信箱”“家校联络群”,让家长的呼声成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动力。
专业赋能,提升育人本领。师德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能力支撑。学校以“三抓”促提升,一抓基本功:开展“三读三写三讲”活动,读教育教学专著、中外名著、《课程标准》;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论文或经验文章;讲公开课、教育教学故事、思政教育课;抓新理念:组织青年教师赴名校跟岗学习,参与跨区域教研;抓科研力:鼓励教师申报师德专项课题,将教育实践转化为研究成果。
暖心关怀,让教师“轻装上阵”。解难题:为教师协调周转房等问题,发放“健康关怀卡”;送温暖:教师节定制“感恩礼包”,三八节为女职工献花,春节上门慰问退休教师,常态化开展文体、户外拓展等活动;减负担:精简会议、整合表格,让教师回归课堂主阵地,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让教师能安心、静心、舒心从教。
两年来,学校出现看得见的显著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该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师德+”工程,建设“师德数字化档案”,推动师德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动态跟踪与长效管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新时代大先生为榜样,用教师的勤劳和智慧点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