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记者 钟兴茂
“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一节课学习的鸢尾花分类数据集,来理解支持向量机,它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归类的算法。”近日,在成都市石笋街学校初一(7)班的人工智能普及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初识支持向量机。老师的讲解形象生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成都市石笋街学校是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的初中校区,其成立实现了石笋街小学的九年一体化办学。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友红说:“初中校区在集团以和为美、和生万美的理念引领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实践场景。”
该教育集团2020年就以“我的学校”线上数字化学校为起点,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教育的革新之路,将课程、评价放到线上,服务学生个性学习和多元发展。2021年,该教育集团开始在六、七、八年级开设了人工智能普及课程。
“人工智能普及课独立于信息科技课,每周一节。六、七年级的普及课以初步认识人工智能为主,八年级则会让学生动手实践。”石笋街学校信息科技组教研组长蒋雪青介绍说。她常常在课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工具助力学生高效进行实验探究,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使用界限和伦理。她的《人工智能时代的焦虑》这堂课,被评为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如今,除了人工智能普及课程,石笋街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科创社团,开设起了创客、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社团课,开设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竞赛课,形成了AI课程的三级体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人人懂AI,还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特长与核心竞争力。”张友红说。
人工智能不仅影响着学生“学”,更影响着老师“教”。近两年来,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的许多教师自发地使用起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让静态的图片动起来增强趣味性、遇到教学瓶颈请AI提供“破题”思路。八(4)班英语教师黄茂琪告诉记者,她向AI请教怎样破解学生不开口说英语的难题,其中开展英语辩论赛的方法很好用。
近年来,教育集团也在积极尝试借助人工智能增强教学成效,引入智慧作业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组卷、题卡合一、精准分析,生成日常练习等资料,为学生个性化推荐习题,为教师课前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和备课资源。同时,整个集团还累计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类培训百余次,引进优质资源,学科组统筹智能备课,破解备课“高耗时”、资源“欠丰富”的痛点,形成了教师搜索资源、人机交互筛选、人工智能形成初稿、备课组讨论修改等高效的备课模式。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探索,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我的学校”线上平台,已经从1.0版本的线上课程学习平台,进阶到链接上智慧教室教学工具、精准作业平台等智能体,可实时采集师生课堂活动、学习效果等数据,进行学生和教师精准画像的3.0版本。“师生画像很重要,这有助于教师精准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石笋街小学分管智慧教育的副校长张文祥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发展之源。2025年,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将依托数字化技术引擎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学校思品纯正、思想丰厚、思力深远“三思型”教师素养发展理念指导下,构建包括思想政治、人文交流、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数字应用、研究学习素养等的教师“六维素养画像”,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基座,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的常态化实践。
(图片由学校提供)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