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通江县实验小学:本土银耳文化走进“开学第一课”

陈金菊        2025-02-12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巴中

《教育导报》讯(陈金菊)“这块会碑,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出土于涪阳区石龙司,碑首刻有“物华天宝”四字,碑侧有联:深山碑志名千载,古镇银花誉九洲,碑座有耳山会碑,两侧以耳棒、耳花图案作为装饰,碑身也有碑文,内容虽残缺不全,但这残存的文字,已成为通江银耳最珍贵的史料。”

2月12日,在通江县实验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来自通江县银耳博物馆的6位讲解员现场为师生演绎原创情景剧《耳山会碑》。

“今天,通江银耳以独特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特殊的传统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大力发展银耳产业,积极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让通江银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情景剧将历史元素与当代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对话,技术与艺术共生,让全体师生近距离感受到历代通江儿女对银耳的珍爱,也为“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嘹亮的口号所震撼。

“我的家乡是红色通江,今天我知道她还有一个名字——绿色耳乡。银耳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我们不仅要了解银耳科学的种植方法,还要传承发扬银耳的历史文化。”学生周钲扬激动地说。

“学校是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今天,我们馆校携手,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引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家乡通江银耳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身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尊重传统、创新未来的责任。新学期,我们旨在将这份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能领略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成为本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通江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蒲芙蓉深有感触地说。


编辑/一审:何元凯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