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一起去“追”流星雨!成大附小教师在“追星之旅”中探索跨学科教研

张玥        2025-01-21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中小学

   《教育导报》记者 张玥

“2025年第一场象限仪座流星雨划过天际,我们在幕天席地中和流星、星座、星云相会,和赤诚的星友相遇,是偶然更是必然,有遗憾更有满足,像极了我们的生命……”近日,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崔雪梅在完成了自己首次“追星之旅”后,用文字记录下这次人文与科学“拥抱”的观星体验。

25121042611022

对于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的数位教师而言,这次“追星之旅”不仅仅是观赏流星雨,更是一次星空下的教研探索之旅。1月3日,崔雪梅及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陈怡携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师20余人,来到位于攀枝花市的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开启了一次以观赏流星雨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教研实践活动。

一起去“追”流星雨

教研活动为什么会同“追星”结合?原来,这一尝试起源于该校教师间自发组织的一场“观星”活动,这场“观星”的发生,要从活动的发起者——该校科学教研组长汤志杰说起。

汤志杰在科学教师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标签便是“天文发烧友”,作为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的发起成员之一,“仰望星空”是他最大的兴趣所在。在他的科学课堂上,即便是“地球的运动”这样颇具教学难度的章节,他都能结合天文知识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痴迷于浩瀚星空的科学教师,也成了不少学生眼中的“明星”老师。

“发自内心热爱科学的人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科学教师,他是我们青年教师眼中的榜样。”该校科学教师吴裕程评价道。也正是因此,在该校科信教研组教师知晓汤志杰准备去川南天文台观赏流星雨时,纷纷表示想要加入其中,在星空下听一节汤老师的天文课。很快,这一小范围的“追星”活动吸引了该校两位语文教师的目光,她们当即决定,跟着科信组一起去“追”流星雨。

流星雨擦出“跨学科”的火花

2024年12月15日,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科信组、语文组的8名青年老师下班后一路向南,赶路732公里,历经6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位于攀枝花市的川南天文台。一行人到达川南天文台时已是晚上12点,夜幕沉沉,繁星点点,8位教师终于置身于专业星空天文望远镜阵列之中。借助专业设备,月球、金星、火星、木星乃至土星,这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星球,此刻在大家眼前清晰地呈现出来。

25121042615851

“快看快看!流星!”在教师们的惊呼中,双子座流星雨如约而至,一颗颗流星划破长空,留下一道道短暂却绚烂的光痕。

“‘流星长长的尾巴’是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大家觉得这一现象很美,是因为浩瀚星空对人类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很多科学家的科学启蒙都源于对星空的好奇与探索……”汤志杰围绕流星的形成,为同行教师普及了天文知识,分享了自己“观星”的心路历程。

25121042613889

这场“观星”体验点亮了在场科学教师心中的“天文梦”,也启发了语文教师谭霞关于教学的思考。“置身浩淼星空下,我仿佛踏入了诗的境域,当‘星垂平野阔’的场景,真切地呈于眼前,我真正感受到了‘寄蜉蝣于天地’所描绘的深邃与宏大,仿佛与古人对话。”谭霞意识到,自然现象背后反映着科学规律,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    

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精准地用语言文字表述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描述出事物的本质?“或许我们可以针对一些特定章节进行跨学科课程教学,既能启迪学生的思考,又能满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谭霞讲出自己的畅想,其他学科的几位教师也一起加入了这场讨论。

“将好奇心传递下去”

这次不同寻常的“追星”之旅,很快便在校园间传播开来。一日,在学校楼梯间,崔雪梅与科学教师吴裕程“撞了个满怀”,定睛一看,崔雪梅注意到吴裕程正手捧着《天文知识基础——你想知道的天文学》一书品读。“怎么想起来学习天文学知识了?”崔雪梅在“碰撞”中仔细了解到这次“观星”的来龙去脉,以及几位老师关于跨学科教学的探讨。

“在真实的场景下学习,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老师。这样的‘观星’体验激发了老师们学习、交流的积极性,这不就是一次难得的跨学科项目式教研实践探索吗?”在第一次“追星”之旅的启发下,崔雪梅在校内发起了第二次“追星”活动,这一次,“追星”的队伍更壮大了,在她和副校长的带领下,来自更多学科的教师参与进来,一次真正的跨学科项目式教研活动开始了。仰望星空,科学教师思索着如何结合自然课堂,把星球演变、行星运转等复杂现象,清晰生动地讲给学生们听;语文教师希望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如何从纸间走出,在可触可感的现场徜徉,又重回自我心灵的园地,酝酿着自然流露于真情的笔端;数学教师则构思以算式与图形描绘星球的运行,让学生在宇宙的画布上,捕捉数字与逻辑的魅力;英语教师思考星座的英文名及背后的西方传说,英语教学在星空文化的滋养下有了新的趣味;音乐教师发现,静谧的夜空与深邃的音符结合,能深化学生对旋律的情感体验……

这样别具想象力的教研实践活动,能够出现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是“偶然”,更是“必然”。科学教育一直是这所小学人才培养的亮点。据崔雪梅介绍,作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始终把科学、科幻教育作为“关键变量”,致力于通过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创生、场景打造等举措,培养有好奇心、有创变力、有家国情的面向未来的美好生活建设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对星空的热爱与对未知的好奇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用科学的光芒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宇宙的浩渺让教师自觉如尘埃般质朴渺小,但那些认真躬行的星星萤火,不断点亮着人的伟力,照亮着教育的路。”崔雪梅展望道。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编辑/一审:殷樱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