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钟兴茂)近日,泸州市忠山学校编排的原创现代川剧《蝶·别》荣获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这是泸州市江阳区继2022年泸州市梓橦路学校原创现代川剧《战友情》被授予“小梅花集体节目”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小梅花’奖是一项全国性、高规格、面向少年儿童的重要戏曲艺术活动,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戏曲艺术的希望工程。”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机关党委书记林玲介绍说,“江阳区先后摘获两朵‘小梅花’,其背后是江阳美育全面浸润,艺术教育的百花齐放。”
近年来,江阳区教体局指导各中小学结合“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美育与其他四育有机结合,确保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泸州文化特色,建设一批非遗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丰富和巩固学校艺术教育阵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于是,4个“泸州河川剧”传习普及基地在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泸州市梓橦路学校、泸州市忠山学校、泸州市西路学校建立起来。川剧传习普及基地培养了一批批热爱戏曲艺术的“梨园”好苗子,已建立起一支1100余人的“小传承人”队伍,搭建起展示和学习的良好平台。江阳区先后有600余名学生获得参加省、市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的机会,200余名学生走上国家级演出舞台。
与此同时,“分水岭油纸伞”传承基地、“蓝田花船”传习基地、芭蕾舞艺术教育基地、二胡教育基地等一个个艺术教育基地,在江阳区中小学陆续建立起来。各学校在核定的教职工岗位总量内,按照课程规定要求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艺术科目教师。全区建立起了一支以专职艺术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外聘专家型教师为引领、以兼职艺术教师为补充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开发高水平的艺术课程,按照“普及+特长”梯度培养的基本原则,实现美育全面浸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