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蒋丹敖)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东区教体局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力争件件做到实事实干、实事干实。
教育便民,做实居民身边暖心事。一是定制公交解决上学交通难问题。协调社区及公交公司设置公交站台10余个。在部分学校开行“校园定制公交专线”,“一站多点”护送学生周末安全回家,为约1500名学生提供出行保障。二是结对帮扶守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组织机关党员、党员教师、社区网格员等155人建立三级关爱联系制度,每月对区属学校17个贫困家庭、118名留守儿童开展多元帮扶活动。三是延时晚辅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创新尝试公立学校“1+X”晚辅模式,为辖区有需要的老百姓提供8:00-20:00全景教育服务,协助解决家长工作忙无暇按时接孩子的问题。
优化布局,教育均衡发展惠及千家万户。一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撤并整合学校、优质名校领办、托管薄弱学校,打造8个学区,推进5大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服务。二是学位供给扩优提质。市十九中小学校进驻攀成外,化解民办学校退出在攀办学困境;将新建花海小学作为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市花城外国语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将市江南学校打造为市二小集团毕业园,逐步化解热点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不断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区管校聘”激发活力。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新机制,组织全区19所学校、2064人参加岗位竞聘,搭建教师跨校竞聘平台。打破教师校际间交流屏障,盘活教师资源。
惩防并举,“零容忍”治理教师违规补课。一是加强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以案明纪。开展优秀教师事迹遴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教师队伍正能量。二是严格执纪,精准问责考核。抓实师德建设过程监督,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挂钩。将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指标。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从教行为。三是惩治震慑,长效机制约束。压实主体责任,建立诚信承诺机制。对反映教师违规补课的信访件做到有件必查,查实必处。严肃处理学生家长反映的教师违规补课问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
织好“三张网”,纵深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一是织紧政策宣传网。加强社会“双减”等政策宣传学习,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树立自觉规范办学意识,明确部门执法机制、行政处罚等治理要求。建立以民办教育片区党支部为引领,以“民办教育联合工会”“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学区联盟”为依托的组织架构,促进民办教育学校健康发展。二是织牢办学规范网。成立校外教育监管股,全面压减营利性学科类机构,建立定期通报机构“黑白”名单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机构26所,查处取缔5处无证违规培训机构场所,清退违规开展培训收费40余万元。三是织密资金监管网。在全省率先设立推广民办教育“教培云”资金监管系统,资金监管账户流水总额达2.83亿元。第三方银行对区属民办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托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三项强化,筑牢校园食品安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成立专项行动领导组和区教体系统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行动专班,明晰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压实责任,确保各环节全程可控。二是强化源头防控,加强分级检查。聚焦主体,着力排查风险隐患。分级分类制定精准整改方案,开展全覆盖自查,识别管理食品安全问题根源。对食堂财务管理等重点问题开展检查整改,提高分级检查保障效力。三是强化科技手段,提档智慧监管。“阳光食堂+智慧监管”平台专人巡视,实时监控食堂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如实登记平台反馈问题,并及时通知学校整改,进一步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启智润心,合力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一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区联盟牵头集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展示活动,组建东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智库,为擦亮东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开辟新途径。二是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落实监管监护责任。成立“亲子慧学堂”,持续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三是健全校家社协同机制。紧盯寒暑假等时段和留守儿童、特异体质等学生群体,与有关部门等合力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