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文林督导责任区非遗花灯美育课程建设督导案例
作者/唐诚 郭飞 刘铭兴 谢敏
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抓紧抓实督导责任区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行“双减”政策同时确保教育质量不打折扣,仁寿县文林督导责任区把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和眉山东坡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程、引进课堂,以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融合美育课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督导背景
1. 传承中华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中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是滋养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沃土,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花灯作为非遗文化,颇具地方特色,其种类繁多,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内涵,可供传承挖掘的美育资源数不胜数。
2.创新美育活动是落实"双减"政策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其核心要义是既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又要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标。全国各地各校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履行督导管理职责,我们以文林小学为核心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花灯引入校园,结合东坡文化,以融创思路开发美育校本课程,丰富美育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充盈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校品质,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二、督导内容
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发挥对于学校的引领作用,责任区以文林小学为核心,打造了 “非遗花灯+东坡文化”的美育特色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动五育并举,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1.挖掘校本资源,构建美育课程。我们多次深入文林小学,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校本课程改革,深入挖掘学校资源,将文林小学非遗花灯传承弟子郭倩逸作为主要师资,多方搭建平台,开展校本研究,构建校本课程,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花灯美育课程。
2.加强组织管理,优化课程建设。
一是督促学校多部门联动。责任区自2022年开始,每月深入学校,督促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引领学校建立花灯课程工作坊,坊主由校级领导直接担任,责任区监督管理;责任督学参与学校行政会、教师会、家长会和教研会;责任区建立班子,协调学校各部门,指导将花灯课程有效融合教育教学中。
二是指导学校创新花灯课程建设。花灯传统作法多用竹筒、彩纸、丝线、金属线等材料,通过剪、贴、绕、刻等多种技艺,以呈现出各种造型和图案。学校进行二次创新,以白纸取代彩纸,融入美术创作和东坡文化,新增彩染、绘画、书写等工序,强化融创课程的育人功能。现已实现种类从自由发挥到系列创作,开发了鱼灯、宫灯、棱角灯等多个系列制作课程。同时,以花灯为载体,融入手工、彩染、绘画、书法等相关要素,课程形式多样,能力培养多维,评价要素多元,契合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3.纳入课后服务,实现课程融合。我们指导学校将花灯融创课程纳入美育教育体系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系统介绍非遗花灯的知识和技能。每周开设一节花灯融创兴趣课程,跨年级选课走班,设专职美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校本教材和网络视频了解花灯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意义,学习花灯制作工艺,练习花灯制作技巧。师生在融创课程中,亲手把竹条、纸张、丝线等平常物品变成光彩夺目的花灯,巨大的成就感就是他们自信的源泉、成长的动力;再加上师生亲笔写下东坡诗词、苏门家训,耳濡目染下最容易引发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能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
4.强化活动展示,确保课程实效。
一是引领学校打造“传统文化亲子课堂”,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参观学生作品。责任区指导学校开设“传统文化亲子课堂”,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融创课程,体验花灯创作,参观学生作品,感受孩子成长。目前“传统文化亲子课堂”已经在文林小学开展了5学期,开放家长参观上万人次,活动深受家长好评。
二是指导学校在社区开展“游园灯会”活动,让花灯走进社区。责任区督促学校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在社区开展“游园灯会”活动,文林小学的师生将花灯课程带到飞泉社区,开展“端午灯会”“中秋灯会” “迎新灯会”,重阳节邀请社区老人体验花灯制作,欣赏花灯活动。通过花灯文化入社区,增强了文林小学在社区的影响,塑造了文林校园文化品牌效应。
三是推动花灯走进眉山“苏门家风润校园活动”。2023年3月责任区将花灯推向眉山,参与眉山市教体局主办的“苏门家风润校园活动”,文林小学遴选50余件作品参与作品展示。
四是引导学校开展送教活动,扩大花灯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仁寿县文林小学的美育课程建设经验的影响力,责任区为文林小学多方寻求资源,引领教师和校本课程“走出去”,推荐郭倩逸老师成为黄德琴眉州名师工作室成员,郭倩逸老师将花灯课程先后送入雅安市和青神县,通过优质课和讲座等形式向外市传递仁寿县校本课程的优秀经验,扩大花灯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
三、督导成效
学校开发实施花灯融创课程近三年来,师生亲手制作了300余件花灯作品、成功组织了8次展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入了解了非遗花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唤醒了文化自觉,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审美情趣,发展了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世界,提高了综合素养。近年来,先后有3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大赛中获奖。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了非遗花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技艺,提高了文脉传承的意识和能力;拓宽了文化视野,转变了育人观念,提高了专业素养,增强了校本课程研究和实践等综合能力。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3名教师在市县才艺展示和教学比赛中获奖。
3.提升了学校文化内涵。引进非遗花灯课程,优化了区域校本课程,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宽了五育并举路径,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4.发挥了责任区对于校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引领学校引入非遗花灯,增强了责任区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督导能力和服务水平;打开以点带面发展思路,发掘并充分发挥地方校本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
四、督导工作建议
1.责任区要进一步争取多方支持。随着国家社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学校拟加强与社区和其他学校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课程,联合举办活动,合力解决资金。
2.责任区要进一步深挖课程的融合价值。一方面与更多的学校课程相融合,丰富课程内涵,增强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优化教学方式,创生发展活力。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