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纺专”)“蜀绣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创建者、负责人朱利容近年来也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 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等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朱利容对服装纺织教育30余年的默默坚守,是她十数年如一日对蜀绣非遗文化和技艺的挖掘、传承与创新。正如她所说:“绣花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了清贫。”是什么吸引着朱利容投身蜀绣研究与教学?作为将蜀绣非遗植入高职教育的拓荒者,她做了怎样的探索?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挖掘+整理,填补蜀绣无教材、无标准的空白
“太美了!”2009年,初次接触蜀绣时,朱利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尽管此前她在丝织工艺、丝绸品种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等专业已经有了近20年的教学经历,但她还是被蜀绣独特且多样的针法、细腻而灵动的表现效果深深吸引。“同一个图样,在不同的绣娘指尖会表达不一样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蜀绣作为四大名绣享誉千年的原因。”朱利容说。
在对蜀绣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朱利容却发现了令人揪心的现实:学习蜀绣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正在逐渐“老去”;蜀绣的传承以口耳相传为主,针法技艺缺乏文字记载,叫法凌乱;传统的师徒传习形式单一,绣花鸟的大师或许绣不出简单的人物……
“没有文字记载,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说不定哪一天蜀绣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不让这样的担忧变成事实,2009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朱利容创建了蜀锦蜀绣研究中心(现蜀绣研究中心),决心为蜀绣非遗留下传承的火种。自此,她在四川的大小绣房、蜀绣基地间奔走,拜访孟德芝、邬学强等国家级蜀绣大师,挖掘统计蜀绣的针法技艺,修正名称、错别字,将凌乱晦涩的口头表达用统一准确的文字进行表述。
经过长达6年时间的收集整理,朱利容编著出了《蜀绣》《当代蜀锦蜀绣技艺》《羌绣手绣制作工(中高级)》《四川彝绣图集》等5本专著。这些书籍不仅成为成都纺专公选课、蜀绣培训教材,还被全国相关高校选作专业用书,相关蜀绣羌绣企业职业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教材。同时,朱利容编制(主编)的《羌绣职业技能标准》《蜀绣职业技能标准》也作为省市蜀绣羌绣职业能力培训执行。这填补了蜀绣和羌绣无教材、无标准的历史空白,让蜀绣传承更加规范、更具体系。
朱利容不仅研究蜀绣,还认真学习蜀绣。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刺绣技艺,让她有信心把科研成果迁移到教学工作中,不仅开发了“蜀绣服装服饰”方向毕业设计项目,还开设了蜀绣刺绣全校公选课,让更多的学生接触蜀绣、传习蜀绣。2012年,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精深的技艺,她还引荐了蜀绣大师袁伟,开创了川内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大师到校专职任教的先例。
“教授+大师”,探索蜀绣与高职教育融合之路
“毕业设计项目与公选课只是投石问路,要为蜀绣留下‘火种’,就必须培养全方位掌握蜀绣文化与技艺的人才。”朱利容说。2017年,她申办了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启了非遗传承与高职教育融合之路的探索。
到成都纺专任教前,朱利容曾在重庆绸厂做过3年的车间一线工艺技术员,产品意识根深蒂固。她说:“企业讲究产品效益,办专业也一样,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要实实在在能创造作品,绣出花样。”因此,刺绣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学习上百种蜀绣针法后,要提交针法作品,第二、第三学期要提交单面绣作品,第四学期要提交双面绣作品,毕业前则要独立完成蜀绣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如何实现以上的蜀绣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目标呢?朱利容创建了“教授+大师”同课堂教学的新型师徒传习式模式:教授侧重系统理论,指导设计创新与技艺实践有效结合;大师重高精尖技艺指导,夯实学生技术基础,塑造工匠精神。如此,不仅按时达成了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作品还屡次获奖。
刺绣专业第一届学生钟华说:“同学们从对专业的陌生到熟悉,到掌握蜀绣技艺,再到能够创作绣制出精美的单面绣、双面绣艺术品和蜀绣服装服饰等生活品,每一步都倾注了朱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也不负所望,绣制的作品得到郝淑萍、孟德芝等行业国家级著名大师的赞赏,并被学校绣艺苑学研馆收藏。”
2019年,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又引进了孟德芝、邬学强等2位国家级蜀绣大师,形成了一支“大师+教授”领衔、“能工巧匠+骨干教师”为中坚的双师教学团队。同时,还与蜀绣企业、蜀绣大师工作室共建共享校内外10个实践基地,打造出“研究中心+大师工作室”的课堂内外衔接的蜀绣非遗文化技艺实训场域。
随着朱利容对蜀绣的研究与教学的不断深入,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她不仅成功申报“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项目—民间刺绣(蜀绣、羌绣)”,各服装企业、蜀绣基地的培训也纷纷找上门来。面对蜀绣专业、服装专业、传承人群、校内业余学习者不同的需求,朱利容又提出“一主线四针对四层次”培养模式,构建不同课程体系,分层分类培养,实施体验式、项目化、现代“师徒传习式”等教学模式,并以此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技艺+设计,推动蜀绣产品与时俱进
“老师,黄金面具的勾边用什么针法更合适?”“什么颜色、什么粗细的线才能表现出青铜人像质感?”暑假期间,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里,常常有学生向老师们请教。原来,去年,朱利容与三星堆博物馆取得了合作,开启了蜀绣非遗与三星堆文物的梦幻联动,如今正带领着老师和学生们开展一系列“蜀绣+三星堆”文创作品的绣制。
在朱利容看来,传承必须与时俱进,蜀绣非遗传承更应该融入时代基因和地方特色。因此,在创建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时,她就提出了“非遗与时尚共生,文化与技艺并重”的教育理念,专业课程不仅注重针法技艺、单面绣、双面绣等蜀绣技艺的传承,还囊括了工艺美术设计、排版软件应用等诸多方面。“我们要培养既有扎实技艺,又有现代设计素养的刺绣(蜀绣)传统工艺和蜀绣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她说。
最前沿的变革和风潮在生产一线。朱利容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各领域知识的培养,还与服装企业、蜀绣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她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讲述最近的市场需求和时尚热点;另一方面,她带着师生走进车间观摩最新的技术更新和审美迭代。更为重要的是,诸如三星堆这样的合作项目,她总是放心地交给老师和学生们,让他们在真实的项目生产中磨练技艺,寻找创新、创造灵感。
与此同时,朱利容也在争做蜀绣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先锋。她主持的“蜀绣高档家纺产品设计开发及产业链打造”研究项目,推动了蜀绣新产品创新运用,特别是蜀绣与服装服饰家纺家居等高级定制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了蜀绣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她还自学信息技术,不仅录制了120分钟的《蜀绣针法与绣法技艺》教学视频,还将刺绣技艺、刺绣图案等课程制作图片、小视频、PPT等,建立起“绣艺苑学研馆”数字资源库,供校内外蜀绣传承人、爱好者交流学习。
“蜀绣非遗的传承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朱利容计划,从今年起,将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由隔年招生转变成每年招生,在继续实施“研究中心+大师工作室”“大师+教授”“能工巧匠+骨干教师”的蜀绣非遗文化技艺教学模式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让蜀绣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继续开花、结果。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