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何元凯)4月28日,成都工业学院庆祝建校110周年大会举行。副省长郑备出席大会并致辞,省政协副主席许唯临,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宁,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清,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郑学炳,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朝先等出席大会。
成都工业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四川兴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110年来,该校传承红色基因、工业基因和应用型基因,形成了以工为主、突出应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育人传统,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人才,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省政府鲜明指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希望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扛起时代使命;希望学校突出工业特色,服务发展需求,发挥“机械电子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校地合作,深化产学研;希望学校深耕教育一线,认真落实“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切实抓好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建设,办好现代产业学院,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叶仲斌在《传承百十成工基因,奋进教育强国征程》主题报告中指出,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不断彰显;新发展阶段,学校重点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领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主动服务工业互联、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产业需求,全面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目标。
大会发布了《中共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决定》,提出坚定不移走应用型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总牵引,以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核心,成都宜宾两校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