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和7月,是凉山州昭觉县巴尔小学学生拉姆最难受的时候,因为来学校顶岗支教的成都师范学院哥哥姐姐们要结束任务返校了。他们带给拉姆很多快乐以及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让她立下了坚定的目标:一定要走出大山。
离别的时候,不只是拉姆,全校同学抱着哥哥姐姐们不舍得松手,哭着一团,同学们哭,哥哥姐姐们也哭。汽车开动了,同学们哭喊着追着汽车,一边跑,一边大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哥哥姐姐们把脸贴在车玻璃上,流着泪使劲向他们挥手。
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拉姆做梦都会想起哥哥姐姐含泪对她说的话:“一定好好努力,我在外面等你。……”
“每次接送顶岗支教的学生,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成都师范学院具体负责顶岗支教的副校长李兴贵感叹道。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成都师范学院累计派遣赴凉山州顶岗支教学生849人,支教管理干部和教师24名,助推凉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师范学院副校长岳正华观看支教学生上课
“服务地方经济,振兴乡村教育发展,这是成都师范学院的使命和责任,更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正如成都师范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杜伟在全校大会上所说,“让学生到艰苦地方去锻炼、去实践,是检验我们办学成效的最好途径。”
事实证明,成都师范学院厚积薄发的教育经验和奋勇担当的教育情怀经得起检验。
自2007年起,成都师范学院选取四川省内12个地区12所学校作为评价诊断对象,实施“弱校翻身”计划,通过建设附属实验学校等方式,从薄弱学校提升、一般学校优质化、优质学校再发展、学校特色建设四个层次开展“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以发展共同体建设为主线创建了教育扶智的工具平台和工作平台,形成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教育扶智模式,辐射影响上百所中小学校。
2010年开始,学校定点深入参与甘孜州道孚县、丹巴县、巴塘县等民族地区开展顶岗支教工作,每年派出千余名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开展教育扶贫,积累了丰富经验。2019年起,学校参与凉山州昭觉县、越西县顶岗支教工作,积极在民族地区应用教育扶智模式,开拓性成立乡村教育振兴联盟,极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得到支教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师生高度评价。
“岳校长,麻烦您给学校说下,能否给我们多派点学生来,成都师范学院的学生品质好、基本功扎实、成绩突出,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不止一次打电话给成都师范学院副校长岳正华。
成都师范学院部分顶岗支教学生合影
为了做好顶岗支教工作,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发挥党建在支教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党委主导。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王万民、党委副书记、校长杜伟为组长的“顶岗支教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指挥协调,下设顶岗支教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顶岗支教的相关工作。二是党员先锋。支教管理团队遴选优秀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组成。支教学生团队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组成。在支教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冲锋在前,表率在先。三是组织支撑。支教管理团队在支教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构筑“1123”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1个中心”,以“顶岗支教临时党支部”为1个“支撑”,以“大学习”“大调研”两个抓手,以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品行养成主题教育活动三个路径丰富立德树人内涵,针对民族地区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顶岗支教开展3年多来,受益的不仅是凉山州的孩子们。成都师范学院把顶岗支教的担当、奉献精神作为教育师生的重要资源,把服务基础教育作为丰富学校“爱真笃为”校训内涵和落实“成人成师”办学使命的重要途径。
今年初,外国语学院2023届学生罗豪刚刚结束在昭觉县顶岗支教任务。听说学校3月又要派出一批同学前往越西县和昭觉县,他急忙找到学院院长邹威华,想要再去昭觉县巴尔村小学。
“报名要去的同学太多了,说说你要再去和你能再去的理由。”院长和蔼地说。罗豪拿出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册,院长吃惊地发现,短短半年时间,罗豪让学生成绩从平均31分上升到68分,甚至有学生在最后一次考试中考到100分。
罗豪不是孤例。虽然支教地条件艰苦,但每年的顶岗支教学生慰问座谈会上,支教学生没有表达过对困难的委屈和抱怨,全是对取得成绩的自豪,和对孩子们深深的想念。
“这些年来,学校抓住契机,让顶岗支教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党委书记王万民深有感触地说,“顶岗支教是成功的,同学们的收获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2021年,成都师范学院顶岗支教成果《促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教育扶智模式》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潮向幸福”顶岗支教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评选。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学校““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定点扶贫先进省直部门”“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