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细雨中,金黄的银杏叶被吹落满地,夜阑人静时,月光悄悄爬上树梢,敲打窗棂,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A栋3楼的考研自习室里,陈润卿坚持着日复一日的考研“行程”,他俯首案头,口里念念有词,笔下勾画忙碌,眼里是坚定的目光。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考研成绩出炉,陈润卿以复试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录取。深夜的星光照亮了脚下的路,听障的困难阻挡不了奋斗的信心,陈润卿的故事不只是励志……
1999年,陈润卿来到了这个世界。然而,这个婴儿沟通和社交能力的欠缺引起了家里人的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听力检查,医生得出了结论:这孩子患有轻度耳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润卿的听力一直在慢慢地流失。从四级轻度,到三级中度、二级重度,最终,演变为现在的一级极重度耳聋。父母抱着年幼的陈润卿,四处求医,从县到市、到省、到全国各地……只要有希望,他们都一直在不停地追寻,即使希望渺茫。
“爸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所以,我也从不放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陈润卿说。
读高中时,一位老师向陈润卿介绍了乐山师范学院的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于2015年1月,设有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2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科专业。那时,他便在心中埋下了对乐山的向往。于是,高考时,陈润卿报名参加了单招,被特殊教育学院录取。
第一次来到乐山师院,看着校园内一碧如洗的蓝天和浓绿的树荫。陈润卿想:“这是我所向往的学校,这是我人生路的新起点,我一定要过得无比精彩!”大学期间,他践行了这句话。尽管在听力方面有一定障碍,但陈润卿并不因此而放弃提升自己。无论在学习、运动还是各种活动,陈润卿都认真对待,用最好的面貌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我第一次给他们班上课时,涉及到助听器的特点发展和使用,所以邀请他以亲身经历说一下。”特教学院教师刘秋竹回忆道,本来以为只是简单的小分享,没想到陈润卿认真制作了PPT,讲授的思路和内容都让人惊喜。
陈润卿热爱文学,在大二那年,他向全国听力障碍征文比赛投稿,荣获二等奖“陈润卿的文字不仅美,而且很有思想,我在指导他参赛的同时,也很感动。”刘秋竹说。
除了文学,羽毛球、摄影、书法……陈润卿都有所涉猎,并积极参加校内各类比赛,多次获奖。大三学年,由于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他被评为学校邦泰自强之星(标兵),校园之星(才艺之星)和学校三好学生。“人生就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学习,再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陈润卿谈道。例如英语四级,对听障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陈润卿从大一开始,考了四次后终于达标。“虽然英语对我来说很难,但更难的是放弃,我不喜欢轻言放弃。”
一次与老师的谈话后,陈润卿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在他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证明自己。”
备考期间,陈润卿每天七点半便准时到达自习室,除了下午会在寝室小憩一会儿,其余时间都坐在桌子前,一直学习到晚上十点半。用他的话来形容,考研期间他就是“早上追着初霜,晚上迎着月光”。
因为听力问题,不管是在英语还是“面试”环节,陈润卿都面临重重困难。“英语听力这方面学起来和练起来比较难,需要下很多功夫。”陈润卿说道。面试中,他不能听见老师的提问,只能通过讯飞语音翻译转化文字,理解意思之后再进行回答。
“我非常感谢特教学院的老师们,在我考研期间,他们给了我在精神上的支持。”备考期间,每当他心态焦虑时,老师们都会与陈润卿交谈,教授他学习方法、不断鼓励他,一杯奶茶、一顿便饭、几句鼓励,这些都化为无形的力量,抚平他心中的焦躁。
谈到未来时,陈润卿的眼中充满着希望,“我想争取在川师大多拿些奖和奖学金,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说不定还能考回乐山师范学院当老师呢!”
新生活即将启程,但无论在哪里,陈润卿都会是那个“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少年。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