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讲方法、善引导,给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教育
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张如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三种教育:小环境的家庭教育、亚环境的学校教育和大环境的社会教育。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爱孩子,但该怎样爱孩子?这是每一个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仅有爱是不够的。”尤其是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转型成长”阶段,不少家长会感觉到家庭教育的乏力与无奈。如何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孩子有效沟通
所谓青春期,一般指12—18岁这段时间,正是孩子上中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发生急剧的变化,性发育走向基本成熟,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易波动,容易兴奋、冲动,心理不稳定,对人对事的看法易走极端,容易感情用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非“小孩”也非“大人”,半幼稚半成熟,往往最“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涉世未深,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有限,很多事情都不懂,是具有“初步民主意识”“独立倾向”“成人感”的未成年人。这一时段,是孩子成长的“烦恼期”“危险期”,也是最佳可塑期,在这一时段中,如果家长和学校引导、教育得法,促成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心智,就会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有效引导、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要能和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而要做到这点,学会倾听是关键。有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灵需求,只注重给吃、给穿,表面上好像关怀得无微不至,实际上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还有一些家长,工作很忙、很辛苦,应酬也不少,往往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心思和孩子交流。但是,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是值得的,不要借故自己忙,或认为孩子的事很幼稚而缺乏耐心。尽可能地在每天下班回家后,抽出一段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说说他想说的事。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缺乏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比较孤独,如果父母再不理解、不理睬,孩子就会很封闭,孩子的错误认识、不良习惯就难以及时被发现和纠正,等到问题较大时,想扭转乾坤就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思维能力在增强,独立意识在增长,凡事都愿意自己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自己拿主意,这就是“心理断乳”,是成长的表现,这时,孩子容易出现“青春期闭锁心理”,即自我封闭,不轻易向父母敞开心扉,对父母态度冷淡,性情孤僻,这就特别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尽量用平和的、平等的、朋友似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尽量不采取权威式的、严厉的管教方式和语言刺激,尽量采用春风化雨、和煦温暖、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尤其当谈到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鼓励孩子说出实情和真实想法,要让孩子感到和你交谈没有“被惩罚的威胁”,这样他才会打开心灵,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自然地把孩子引向正确的认识和方向。父母要能宽容、善疏导、勿发火,不要一发现问题,就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一通,把“倾听交流”变成“批斗大会”,甚至迷信“武力”,如果这样,以后要想再从孩子那儿听到真心话就难了。家长如果能基本做到和孩子无话不谈,毫无保留,有效沟通,这样的家长和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需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呢?就这需要家长在了解孩子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改进并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错误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高压强制型”。即父母对子女采用的是严厉高压的教育方式,父母从自己的主观经验出发,强制命令,迫使孩子顺服,力图让孩子走上父母设计的轨道。这种方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并常伴以打骂、体罚等不良方式,结果是孩子或怯懦胆小,或逆反对抗。
二是“溺爱纵容型”。即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娇惯纵容。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结果多导致孩子极度自私任性,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缺乏感恩之心及社会规则意识,时间稍长、孩子稍大,家长往往就会发现,自己管不住孩子了。
三是“放任自流型”。此类型较易见于单亲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往往是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不健全,或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把为家庭挣钱当成了对孩子的爱;或父母双方都缺乏责任心,缺乏对孩子的有效关心和教育,导致家庭成员间亲情比较淡漠。此类型下的孩子个性心理发育往往最易扭曲,特别容易出现交友不当或沉迷网络不良内容,误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
所以,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开明教导型”,此类型家长一般自身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心理品质和很强的家教责任心,能够做到身教、言教并重。父母对孩子有耐心,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强,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平等交流,讲道理、讲方法、善引导、重说服。这种家教方式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需指出的是,完整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包含恰当的“惩戒”才能做到教管结合,避免娇惯放纵。所谓“惩戒”,不是简单指父母对孩子的“暴力镇压”,打骂或者体罚,而是指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就让孩子明白,他应该做什么、什么事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一旦做了,他将会失去什么,受到什么对应的惩罚,应该把对孩子的物质待遇、奖励承诺、娱乐休闲机会等与他的行为表现挂起钩来。一旦孩子表现不佳,在进行说服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失去的痛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才能逐渐学会珍惜,学会努力争取,而家长也才能有效地在孩子出现小过失、小错误时就予以有效的纠正,并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进而防止孩子犯更大的错误。小过不惩,小事不纠,孩子毫无怕惧或惋惜之心,则必会弱化家庭教育的力量和效果,助长孩子由“小恶”走向“大恶”。那种在孩子出现小过小错的时候以自己太爱孩子、“心太软”或“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为理由放弃惩戒教育的家长,可能正是“以爱的动机”而构成了“害的实质”。所以,有策略的严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无原则的宽是对孩子最大的害。一个正常的家庭中,既要有民主,也必须有权威,既要有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有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也必须要有家法、讲家规,树家风,教管结合,这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这才是成功家教的前提。
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指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的教育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斯宾塞同时指出:父母的观念是家教的灵魂,正确的观念是正确的家教行动的先导,只有有正确的观念,才会有积极有力的行动和良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