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最美教师 荣耀四川 | 杨友周:“第33号爱心教室”的奇迹

        编辑:刘磊        2019-08-29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编者按:

在第35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省启动了“最美教师,荣耀四川”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日前,中央及省内10余家媒体单位的记者,兵分两路,前往成都、雅安、凉山、南充、广安、达州等地对部分优秀教师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就和广大教师爱国奋斗、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宣汉县芭蕉镇新农中心校教师杨友周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190829131033.png

《教育导报》记者 胥茜 何元凯 陈朝和

2017年“六一”,在宣汉县新农中心校的文艺演出中,一个孩子坐着轮椅出现在舞台中央,他握紧双拳,发出生命的呼唤:“也许此生我将与拐杖轮椅终生为伴,但我绝不悲观忧愁,因为我身边总有温暖的援手……”深情的朗诵,让全场观众热泪盈眶。这个孩子叫阿立(化名),是一位残疾儿童,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登台表演。阿立能上舞台,多亏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朗诵的,就是班主任杨友周根据全班师生关爱阿立的故事创作的诗歌《相信未来》。 

无法站立的阿立,学会了独立

2014年,杨友周调到新农中心校任教务主任,他主动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33个孩子,全是留守娃,5个孩子没有妈妈,还有两个孤儿,一个残疾孩子。来到新农,杨友周没有单独寝室,他和特殊男孩同住一室。早晨同孩子一起跑步,深夜给孩子盖被。学生病了,他从自制的健康百宝箱里拿出药品给孩子治病。

6330f5ed748dc98479886443a78bf67.jpg

这个班,最让他揪心的就是阿立。由于先天性疾病,阿立无法站立,每天只能靠爷爷奶奶背着上学。后来,他退学了。为了让阿立继续上学,杨友周多次上门家访,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的爷爷奶奶:“孩子不读书可就真的完了!”两位老人声泪俱下:“老师,有啥法啊?我们都七十了,背不动啊!”看着老人绝望的神情,杨友周当即承诺:“以后接送孩子就交给我了。”

一句承诺容易,做起来却无比艰辛。杨友周每天早上骑车来到阿立家,把孩子抱到车上,到校后,把他抱到座位上,晚上再送回家,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从未间断,这一抱一送就是3年。生理上的原因让阿立性格孤僻,极易暴躁,在家经常摔东西。两年前的一个晚上,杨友周无意间看到了阿立的日记:“老师,谢谢您!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只能坐着等死,可我还想读书啊!”杨友周心如刀绞,他在日记后批上:“阿立,坚强点,别怕,只要老师还活着,你就永远不会离开人间!”

为了打开阿立的心结,鼓励他勇敢地活下去,杨友周给他买了双拐、励志书,训练他学走路,帮他按摩,教他下棋,和他聊天,陪他看励志视频。每天在接送的路上,他都会和阿立谈心并时常叮嘱:“抱紧老师,身坐直。”

为了让阿立学会独立生活,杨友周自费给他买了残疾人专用坐便器,让他在学校住宿,并在自己睡的旁边搭了床铺,每天早晚教他刷牙、洗脸、洗脚、穿衣。每天深夜,还要两次起床用瓶子给阿立接尿。在他的呵护下,阿立变得活泼开朗,自理能力提高了,学习也进步了,他还希望能考上大学,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57b81fb842958e811f7087ff29fe449.jpg

 “秀娟日记”

“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杨友周对此毫不犹豫。2012年,在宣汉县土黄镇三胜中心校任教的杨友周遇到一个叫秀娟的智力障碍儿童,秀娟15岁了,话都说不清楚,名字也写不来。利用休息时间,杨友周把秀娟叫到办公室,和她说话,教她认字、数数。可过了一段时间,杨友周觉得,对秀娟这样的孩子,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行,他决定运用同伴与集体的力量。

杨友周找来一个笔记本,对班上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都了解秀娟姐姐的情况,我们应该关爱她。这个本子我们就叫它‘秀娟日记’,今后,我们是如何帮助秀娟的,或你看到别人是怎么关爱秀娟的,都可以写在这个日记本上。”在秀娟日记的第一页,杨友周写下了第一篇日记。

后来发生的事,让杨友周倍感惊喜,因为同学们都来帮助秀娟了,有的教她写字,有的教她说话,有的和她一起玩。大家纷纷将帮助秀娟的感受写在“秀娟日记”上,仅两周时间,便写了五十多篇日记。采访时,记者随机翻开已经泛黄的本子,其中一页,王玲玲同学写道:“今天,我教秀娟写‘十’字,她很快就学会了,还写得很漂亮,我很高兴,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呀!”

每周,杨友周都要选两则学生写下的“秀娟日记”在班上朗读,同学们都期待自己所写被选中。两学期下来,这个班就写了两本10多万字的“秀娟日记”。“秀娟日记”让秀娟每天过得快乐并取得进步;它让同学们在帮助秀娟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让班级充满了爱心和更加团结。

逐渐,“秀娟日记”成了一个符号,后来遇到特殊儿童,杨友周都会组织老师进行师生共写“秀娟日记”的活动;甚至,“秀娟日记”成了全校普及的项目。受“秀娟日记”的启发,杨友周又创新了“奋斗日记”,如今就有30多本,近500万字。再后来,他又创新写出50万字的教育关爱学生的“图文鼓励信”。

“我要感谢秀娟,让我深深明白,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杨友周说。

 12f01c836ba9974a18b57c4ec9d4cca.jpg

让“发疯女孩”重返校园的“图文鼓励信”

杨友周曾经教过一个叫刘洁的学生。一次,刘洁在课堂上对杨友周写“冒”字的写法产生了怀疑,并在课后给杨友周递了字条,写下自己的观点。杨友周平时也没注意这个“冒”字,于是他立即查找资料,发现对“冒”字部首确实存在分歧。他认真的给刘洁写了封信,说明了自己查阅的过程、结果和自己的观点。

让杨友周没想到的是,这一封信对刘洁产生的影响却远不止“冒”字问题的探讨。刘洁没想到自己提出的一点怀疑竟让老师如此认真对待。期末考试后,阅卷老师兴冲冲地跟杨友周说:“我给你班上一个学生的作文打了满分。”杨友周一看,作文题目叫《那一课》,就是刘洁以那次回信的故事为素材写的。

杨友周一细想,那一学期,刘洁确实比以前学习状态更好,并且就是从那次回信之后开始。“一封信对刘洁的影响竟然这么大呀,那我还能怎样做得更好呢?”杨友周说,他就是在此反思的基础上,创造了“图文鼓励信”。

2017年,杨友周任教的新农中心校五年级一名叫小颖(化名)的女孩,因为家庭的特殊和老师的一次批评,竟产生了“读书恐惧症”。只要一说到读书,她就咳嗽不止、全身发抖,还说“打死我也不读书了。”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心理出现严重问题,也许真的疯了。学生家长痛苦,学校老师更担忧出现意外。对“发疯”女孩,家长、老师们都无能为力。杨友周不愿袖手旁观,开始想办法引导女孩。

一天,小颖被父母拉着来到学校,杨友周把小颖和她母亲带到“心理健康辅导室”,讲了很多道理,当时小颖勉强答应读书了。可没想到,两节课后,小颖又跑得不见踪影。后来,杨友周又多次前往家访,争取特殊的办法改变孩子。

“此时正是孩子一生最关键时刻,若老师放弃,那孩子可就真的完了。”杨友周打开电脑,去找寻这孩子在学校留下的影像,这一找还真找到了好几张她担任鼓手及其它学习生活的照片。杨友周想,孩子此时最重要的是心理问题,于是把自己鼓励特殊儿童的创新绝招“图文鼓励信”拿出来。

他在对小颖的鼓励信中写道:“在老师眼里,你的优点可多了……你知道吗?在学校鼓号队表演中,你表现得棒极了,我们都为你骄傲。……小颖,你爱你的家吗?爱你的爸妈和亲人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在想将来要通过自己的本事让父母和自己幸福,但老师想问你,你凭什么才能达到你这美好的想法呢?……”写完一千多字的鼓励信后,杨友周把小颖那些美丽可爱的图片融入信中,托人给她带去。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小颖的母亲给杨友周打来电话:“杨老师,谢谢你给孩子写的鼓励信,他看了五六遍,一边看一边哭,说下周一定来读书。”后来,小颖真的来到了学校,父母特别高兴,孩子也从没有再“发疯”,并且愈发阳光开朗,学习也很不错。

7c52e61ec2f40917c5a14e6480f46cd.jpg

“我为什么当老师?”

杨友周关爱学生的事例还有很多,他曾在县医院借钱抢救一个陌生儿童生命、用微薄工资资助近30个孩子上学、让尿床男孩睡自己上铺改掉其10年恶习……

“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杨友周用这句话总结他教书23年最大的心得。

“我为什么当老师?”杨友周讲话直接而自然,或许是因为心态始终年轻,说起话来有一股在常人眼中不太像40多岁人的劲儿,采访中,他竟在记者面前自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给你们讲2个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故事吧。”

上小学的前几年,杨友周的成绩基本上排在班上倒数第一,家人也觉得,孩子或许就不是块读书的料。后来,新来的数学老师吴兴发和语文老师李静却给童年的杨友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两位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下,杨友周的学习成绩竟从倒数第一,冲到了正数第一。“一个老师,竟可以给学生如此大的转变。”年少的杨友周从此有了一个梦想——长大要做一个像吴老师和李老师那样关爱学生的老师。

1999年,杨友周到宣汉县董坡村小学任教,接手了数学成绩全乡倒数第一的班级。在这个班的第一堂课,他问了这些三年级学生3个二年级水平的数学问题,全班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而一年后,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竟成为全乡正数第一。杨友周自然是在教学手段上下了大功夫,但他说,最重要的,是有爱心的教育。

杨友周现在任班主任的班级叫做“第33号爱心教室”。5年前,他面对那个33个孩子全是留守娃的特殊班级,取下了这个名字,并提出“人人有爱心,个个传递爱;人人想学好,个个能获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及育人理念。“第33号爱心教室”创造了奇迹,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下来。

2014年,杨友周在新农中心校当了教务主任。而此前很长一段时期,他都推辞了提拔,他想要单纯一点,“觉得把一个班教好就问心无愧了”。后来一次到县里作报告,县领导会后专门找到他说:“若你能引领更多老师为农村教育奉献爱心和智慧,你的贡献和价值不是更大了吗?”这番谈话改变了杨友周。

成为学校教务主任,杨友周的教育方式不再只停留在个人和班级。今年,四川首批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作为省级名师工作室“赵茂森工作室”的成员,他能够让他的“爱心教育”理念与方式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他希望将爱心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家长,传递给整个社会。

编辑/一审:刘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