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走与留?留守父母的两难选择

殷樱        2019-02-26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2019年春节,从成都回到老家的彬彬(化名)在爸爸杨先生(化名)的带领下,父子俩好好逛了一下老家县城。“这是新修的商城,里面有大型的室内游乐场,还有电影院。”……儿子半年没有回老家,杨先生忙不停地介绍着老家的变化。


“这是新修的一所学校,挺大吧,听说硬件设施和师资都还不错。”杨先生带着儿子路过县城新建的一所学校,半开玩笑地问儿子:“你要不要考虑回老家读书?”


“是挺大的,修得还挺漂亮!”彬彬没有正面回答。


彬彬的老家位于川东北的一座县城。为了让孩子从小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彬彬幼儿园毕业,杨先生便把孩子送到成都念小学。为了照顾彬彬,家里的老人被委以重任,一同去了成都,而杨先生和妻子留在老家上班。如今,彬彬已在成都呆了4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来。


提及当初送孩子去成都上学的初衷,杨先生表示,大城市的教育更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外生活也更加丰富。他希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能长见识,开阔视野。“在成都,孩子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进行实践学习,大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县城学校给不了的。”杨先生感慨道。


然而,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老人缺乏教育方法,儿子又越来越叛逆。”杨先生笑言,那简直就是“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令杨先生最苦恼的是,目前,正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敏感期,如果不好好教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利。


另一方面,父母常常不在身边,孩子也缺少亲情陪伴。一般情况下,杨先生和妻子会每隔两周去成都看一次儿子。工作忙时,也曾一个多月去一次。“每当我们来成都,彬彬就会特别黏我们,有好几次告别时,孩子都流下了眼泪,希望我们多陪他一天。”对此,杨先生很愧疚,但他也没有办法抛弃工作陪孩子,“作为留守父母,我现在是陷入两难的困境。”


每次看到孩子不舍的眼神,杨先生很心疼。“为了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从小县城到大城市?”在利弊的天平上,杨先生不得不重新思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比成绩更重要,家庭教育在其中不可缺失,而父母的角色不是爷爷奶奶能替代的。”于是,杨先生开始萌生让孩子回来读书的念头。


而此时家乡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经济的发展,无形之中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品牌化的民办学校在家乡异军突起,吸引不少在外读书的学生回来。“如果在家门口也能读到好学校,父母不用来回跑,老人也可以留在老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杨先生说,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的孩子陆续转回老家读书。


但杨先生还处于观望中,他心里明白:“转回老家读书的潮流正如当年把孩子送出去一样,不少家长都处于跟风的心态,到底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这是因人而异的。孩子这么大了,家长还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除了那句半开玩笑式的试探,杨先生没有过多地跟孩子讨论过转学的问题。


春节期间,彬彬除了跟亲戚家的小孩在一起玩过几次,更多时候是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在回成都的前一天晚上,彬彬主动提出要给爸爸妈妈做一次香蕉牛奶饼,说是自己在网络视频上学的。第一次下厨,彬彬把饼子煎糊了,可爸爸妈妈还吃得特别香。


大年初七,彬彬和爷爷奶奶就坐上回成都的动车,除了对父母的不舍,彬彬对自己出生的故乡并没有太多留恋。而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片故土上的爷爷奶奶,则希望在老家多呆上几天。“没办法,孙子报了一个寒假英语补习班,得提前回成都。”当亲朋好友希望爷爷奶奶多留几天,彬彬的奶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走,还是留”的这道选择题,杨先生一直在纠结中。


来源: 教育导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