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借鉴】兰生复旦中学的语文课

        2019-02-14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声”评】在兰生复旦中学,学生们都崇尚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迷信教参、不拘泥某种教学套路。教学一定是经过过滤、沉淀下来的、浸润着教师独立思考的、有着浓浓语文特点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学习平台平台除了大课课堂,各类校园活动,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日常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感受语文真味才是学好语文的最佳途径。“教真、教实、教好”的真语文实践也成为了兰生语文组建设的抓手,他们将语文元素渗透在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真语文”这条道路继续延展开来。


四1.jpg

 

还记得两年前的《中国诗词大会》吗?

 

那年,刚进高中的武亦姝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一路过关斩将,在击败原擂主北大博士陈更后,成功夺冠。

 

赛后,陈更大方表达了对她的肯定:“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网友们也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称:“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其实,武亦姝的对古诗词的爱好在初中时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她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是从六年级(初中预备班)开始喜欢诗词的。

 

这让人不由得好奇,武亦姝的初中——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下文简称“兰生复旦”)的语文课,到底特别在哪里?才能“熏”得出此等才情与诗意?

 

下文为武亦姝的初中老师,兰生复旦的语文教师严韬,在去年1216日教育者论坛上的发言。

 

 

特制的“大语文”课程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应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应该建立大视野、运用综合能力来解决语文的问题。”

 

兰生复旦的“大语文”课程便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学校希望学生能够突破学科边界,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或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不难看出,“大语文”课程课题的设计灵感大都脱胎于各年级的语文教材,这也是学生做研究的一种思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在“大语文”课程的引导下来进行研究。

 

举例来说:六年级同学在学习诗词时会遇到一些关乎到“节气”的诗句,于是“大语文”课程就将它作为专题,引导学生研究节气的来历、节气的风俗、节气的饮食以及节气的文化内涵等等。

 

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是丰富的,但师生们都有共识,研究的过程是比结果要重要得多的。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内容学习,学到的不是“这一个节气”,而是“这一类节气”,学到的不是“这一个课题”,而是“这一种方法”。

 

在这6 个母课题中,很多都是需要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去寻找古代典籍来阅读的,而且课题研究的性质也要求同学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要在阅读过后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意的氛围造就诗意之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就像武亦姝,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对“风雅”的追求,对学习“国学”的内驱力被激发了出来,文言的阅读能力,文化底蕴也都得到了提高。

 

曾在兰生复旦就读的C同学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想起来了,那年的语文大课,我是和她一组的。面对浩如烟海的诸子百家著作,她硬生生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把那些经典著作翻了个遍……当时我们不及她认真,还笑她读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现在想来,实在是太羞愧了……”

 

C同学的随笔中提到的女生每次和同学一起进行大课研究,都会主动承担阅读古籍的任务,在结题汇报的时候,会慢条斯理却又掷地有声的发言……

 

培养一份热爱,执着一份信念,这个女孩是众多兰生学子的代表,这样的故事在兰生,比比皆是。“大语文”大课平台为他们构建了一条“国学之路”,他、她扎扎实实地走着,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对于兰生的学子而言,这一条“国学之路”上,不止这几个同学。

 

有一年,学校学生表现优异,参与了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的“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的录制。

 

在那一天的比赛中,兰生的学生收获满满,除了初一年级的亚军旁落兄弟学校,三个年级的冠、亚、季军兰生通通收入囊中,让大赛的组委会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暑假期间,这一批同学还参与了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总决赛。最终,有三位学生代表上海获得了六年级组冠军、七年级组冠军、八年级组季军的好成绩。

 

别样的支持:“文化节、社团、兴趣课”

 

语文即生活,除了开发大课课程,关注课堂、教材,兰生复旦还利用文化节、社团、兴趣课等平台为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爱好的同学提供巩固旧知,扩展新知的机会。

 

社团活动与兴趣课每周各一次,安排在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和周二下午第一节课,社团和兴趣课种类丰富,其中也有许多与学生语言素养有关的,例如争鸣辩论社,幽兰文学社,葳蕤诗社,歌曲填词社,演讲与口才课,经典电影语言赏析课,论语小学堂等等。

 

除此之外,兰生复旦每年都会组织文化节,其中的传统项目“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电影配音大赛”等颇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第一季“汉字听写大会”后,兰生就模仿这个节目的形式在每年的艺术节开展一次汉字比拼。

 

正因为有“艺术节”这样的活动平台作为保证,在第三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海赛区选手的选拔中,经过层层筛选和培训,兰生复旦有两位同学进入了上海市七强名单。

 

前七强在上海开放大学进行了一阵子的封闭集训。最终考核中,孙欣同学顺利入选上海队,参与了决赛录制,并最终闯进半决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孙欣同学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众多同学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远在他乡,赛事残酷,全体同学以及孙欣父母为孙欣加油鼓劲的视频贴心贴肉,给了孙欣精神上极大的鼓舞。

 

到河南安阳备战的时候,和其他省市的队员一比较,发现上海的同学在古诗文这一块的积累还有欠缺,于是兰生的语文老师又群策群力,分别从家里、宿舍、图书馆搜集了古诗文相关书籍装箱寄去,为孙欣的备战添砖加瓦。

 

还有一位同学叫作席轶群,和先前提到的武亦姝同学一样,她是在葳蕤诗社成长起来的,在校期间曾连续两次获得“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一等奖。

 

今年,进入复旦附中学习的她获得了第十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特等奖,回到母校给师生作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时,她说到:

 

我相信在别的初中我见不到这样的一群人。或许教学方法可以模仿,教辅资料可以复制,但兰生老师们的精神内核,却只能在这里见到。他们言传身教,始终如一。

 

兰生老师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或许老师自己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但点点滴滴却都被学生记在了心里。武亦姝们,孙欣们,席轶群们所记得的,也正是无数走出兰生的学子们记得的,也是正在兰生学习的学子们正在经历的,更是未进入兰生学习的孩子们所盼望的……

 

兰生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了提升语言素养的平台,只要同学需要,老师、学校永远是坚实的靠山,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平台,最无私的帮助。兰生也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外在的,显性的荣耀和特长,更为他、她的内心涂上了感恩、真挚的色彩。

 

“语文味”课堂,感受语文“真味”

 

说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除了大课课堂,各类校园活动,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日常的课堂。

 

在兰生复旦中学,崇尚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迷信教参、不拘泥某种教学套路,教学一定是经过过滤、沉淀下来的、浸润着教师独立思考的、有着浓浓语文特点的东西。

 

兰生复旦的语文课是有含金量的。往往对于一些难教、看似没什么好教的课文,恰恰是组里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的契机。

 

比如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六、七、八、九,4个年级就同一篇文章《老山界》进行集体教研。

 

这是一篇讲红军战士翻阅老山界的“革命文章”,大家知道,语文老师上课前,除了要备教案以外,也要备“学情”,对于不同年级的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呢?

 

在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有了这样的思考:

 

六年级的老师可以从字词入手——找与众不同的词、找看似矛盾的用词,深入文本,让文章的情感、思想落地、坐实;

 

七年级的老师可以从问题出发,探究“难翻的老山界是怎样被翻过了”,继而细究“坚强的意志”中“意志”的内涵;

 

八年级的老师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中那些将红军战士普通、平凡、真实、可爱的一面,拉近年代的距离,更拉近了情感的距离;

 

九年级的老师则将它作为语段训练的素材,从各个不同的维度梳理考点,进行语文知识整理。

 

教学研讨过后,老师们又分别在课堂中就本年级的设计进行了尝试,学生在这样的充满“语文味”的、不教条的熏陶中,感知了语文的真味,提升了语文能力。

 

当然,兰生语文课堂的成长也少不了市区各位专家的保驾护航。

 

兰生语文顾问张大文老师、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市教委教研室曹刚老师等专家多次在兰生进行公开教学,这些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同学们可以尽情享受的饕餮盛宴,同时也是兰生的语文教师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

 

在一次次的教学研讨中,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中,语文老师们修炼着“内功”,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因此受益。

 

兰生的语文教育是扎实的,它植根于兰生优质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教真、教实、教好”的真语文实践是兰生语文组建设的抓手,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兰生将语文元素渗透在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各项特色项目中生长出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近年来,学有所成的同学不断浮现,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兰生的“真语文”在路上,也将继续延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