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专家评“游班羞辱”:培养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

        2018-11-08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cd014ce849deb545c67ec9b7f03f2fb1.jpg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政府对此事的处理决定

 

11月2日,中国青年网报道了哈尔滨继红小学哈西校区家长实名发布公开信,举报某班主任存在对孩子进行殴打、花式罚站、游班、羞辱等问题,涉事教师随即被辞退的事件。当天,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召开会议决定处理相关责任人,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大检查。哈尔滨继红小学正副校长被连夜降级,对涉事班主任作出辞退处理。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核实,涉事班主任教师确系存在言语过激、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上级的快速调查处理赢得了网民认可,但并没有平息网民对该话题的讨论。家长公开信中反映的问题触目惊心,尤其是其中“游班羞辱”的情节,成为重点话题。

网民: “游班羞辱”是否存在?

 

家长的公开信实名发布后,哈尔滨继红小学及政府有关部门迅疾调查并公布处理结果,得到网民认可。但有舆论认为,已公布的调查结果太过笼统,对于信中提及 “游班羞辱”的事实是否存在,必须调查清楚,因为这关系到继红小学“违反师德师风”的,究竟仅是被辞退的教师个体还是部分教师。


网友@赵亚东Kevin 说:这个老师还让孩子“游站”到其他班,明显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吧?


有专家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尤其是言语羞辱,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和长期的后遗效应。搜索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发现,很多人即便在成年以后,仍会对孩童时期被老师体罚、羞辱的情形历历在目。


网友@灯下白头人 表示: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打学生好像很正常。


网友@皮皮虾大大呦 说:我小时候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但是还好我没有变得抑郁、精神异常这些现在经常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高频词语……可能应了一句话吧——皮实……


一位网友匿名发言:我至今仍然记得她(当年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痛批我时的不堪言语、给我单独安排座位在讲台底下、不允许我参加班级分组考评等等一系列行为。因为她常年的毫不在意我个体感受的公开歧视和区别对待,导致了许多同学尤其女生的集体的孤立和取笑。以至于因为最后无法忍受,小学毕业前最后一周的课我都没有去上。


3a3147eda4ba039480990f7dec52a85b.jpg

知乎社区上关于“童年阴影”的问答


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你的童年有哪些阴影?”有人回答:小学时候遇到一位陈老师,很瞧不起外地的学生,惩罚羞辱学生,有个男生少写了作业,老师把男生的作业本撕下来,用透明胶布贴到他身上,用红笔在男生脸上左右脸颊各画两个大X,做了个红色的圆形牌子套在男生脖子上,牌子上用记号笔写一个“懒”字。


还有网友称:游班羞辱算什么,我小时候犯了错,会在课间操时间被老师拎到操场旗杆下面排队示众,面向全校好几千老师学生,号称“站旗杆”。

专家:培养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

针对网友讨论,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网: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储朝晖:这件事本身是老师侵犯了青少年的基本权利。涉事教师的举动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培养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中国青年网:公开信中提到的教师对孩子游班羞辱这类现象,据您所知常见吗?
储朝晖:这类现象还是少数。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在教师心目中缺少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教师遇到问题就通过自己想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没有注意到孩子本身的一些情况。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侵犯了儿童的基本权利。


中国青年网:您觉得应该怎样解决?

储朝晖:我觉得从根本上还是应该从教师本身做起,老师应该遵守教师职业规范,提高道德观念,遵纪守法。公开信中提到的老师就是没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导致的。

要尽可能避免一些处罚的措施。这件事老师本身对孩子的情感就是一种过度的伤害,尤其是针对这件事本身,应该有一些规范,在规范的范围内,应避免对学生心理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歧义。这个是很关键的。人的行为都是非常复杂的,包括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孩子的行为都十分复杂,我认为对孩子最关键的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从人格上来说,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平等的,即使他们的经历、社会阅历、社会角色等方面有差异,但首先必须有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存在;

第二个就是真诚,人与人之间交往,特别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真诚的。真诚就是有什么问题就公开的提出来,坦白的说出来。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指出来,但是不能通过其他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解决。而这件事教师言语过激、殴打、变相体罚甚至”游班“等行为是拐弯抹角惩罚学生的表现,这样影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个是应该注意到整个社会的一些基本规范。应注意到公众的一些基本态度,不是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教师的也要对儿童权益的保障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有更多的了解。

来源: 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