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班级“知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知无不言

        2018-10-29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一节课时间有限,但是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容量那么大,没办法让每个想发言的学生都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欲言又止。


选择何种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延长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多次尝试了班级“知乎”后,我似乎找到了“门路”……

 

图5.jpg

模仿知乎提问、学生回帖的方式


一直觉得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那么大,而课堂时间有限,没办法做到让每个想发言的学生都畅所欲言,导致一些学生欲言又止,没能及时表达出心中所想。并不是每个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都强于书面表达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更愿意把想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


同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想法是反复思考、斟酌后的表达,比课堂上脱口而出的回答更能展现学生思想的深刻性。于是,我想到模仿知乎提问、学生回帖的方式,为每篇课文设计一个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在全班传递、回答,以此来延长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我没有硬性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回答,也没有要求实名或匿名,全凭个人喜好。本以为学生每天作业那么多,这种非硬性要求的“作业”肯定没多少人写。


可学生交上来的“知乎”却让我惊喜万分。惊于他们满满几大页的真情流露;喜于他们在“上下楼”“互撕”时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多次尝试了班级“知乎”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好处还不少。


给学生多角度自我展示的平台 


学了《逍遥游》,我设计的知乎问题是“你认为逍遥游是怎么样的”。为了阐述清楚自己对“逍遥”二字的理解,学生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又是图画,又是图表,只为阐明自己心中的一方逍遥。


有些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话可说。如果一直不给这样的学生以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他们可能就越来越不愿表达、不愿思考了。所以老师应该给他们创造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机会,班级“知乎”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班上学生尽其所能地阐明自己对“逍遥”的理解,他们思考了、表达了,这样的效果远超单一的课堂提问、回答。


图6.jpg

在否定与点赞中相互提升


“课堂知乎”有点像网上贴吧的形式,对学生而言,他们可点赞、可反驳,是一种有趣的存在,所以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发言。


当“班级知乎”传到一个学生手中时,他一般不会先回答,他会先阅读他人的作答,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在学《滕王阁序》时,我设计的问题是“《滕王阁序》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是哪句”,学生会畅言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同时会点评别人写下的句子及理由。学生会自评“土到自己了”,会有学生跟评“真的非常土了,但还是给你一个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他人观点,实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而不是囿于自己的思路,思维僵化,难以提升。


又如,在《逍遥游》“班级知乎”的回答中,学生会分条缕析地反驳楼上的观点:“首先楼上的观点有三个疏漏之处”“一是…” “第二是…”“第三是…”


在这样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怎会不得到提升呢?


此外,虽然每次的“班级知乎”我都会精选几条在课堂上点评,但课后仍有不少学生会来找我要底稿,他们想更多地看看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相信,在反观别人观点的过程中他们会另有所得。


图7.jpg

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在回答“陶渊明到底伟大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好些学生直接回答了 “不觉得伟大”。认为陶渊明“很消极”,甚至有学生说“与其说他安贫乐道,不如说自我逃避”。


学生将陶渊明与历史上其他名人做对比,以论证陶渊明之“不伟大”。虽然我们总说鼓励思维的多样性,但这种完全否定“文坛伟人”的想法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这说明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没能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及人格魅力。


针对此情况,我专门设计了“陶渊明伟大在哪儿”的知乎专题。首先,我通过后世对《红楼梦》孜孜不倦的研究,让学生明白文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作家创造了什么作品以及作品所赋予的意义,更是读者通过阅读所联想到的丰富内涵。


然后进一步推论出:后世所评价、推崇的那个陶渊明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那个嗜酒如命、在官场上数进数退的陶渊明,而是经由苏东坡等文人们描述过的陶渊明。


他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成了恬淡隐逸的代表,成了历代文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精神信仰。他之于中国文坛,甚至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是一座绕不开的丰碑。他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最后的精神寄托,是读书人“入世”遇坎坷后,最后的出路与慰藉。 


目前,“知乎”这种教学方式还在探究、摸索的过程中,其作用还得通过更多的课例来探究、验证。但其在架起师生间、生生间积极沟通、相互了解的桥梁方面确有作用,它能延伸课堂的长度并拓宽其广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编辑:唐虹

图片:谢志冰

来源:四川教育杂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