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24期(总第391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杜红燕:一入“心”门情似海
■本报记者 钟兴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教育导报》2024年第24期(总第3919期) 导报四版

       “杜老师你终于来了,都两周没看见你了!”1月11日,在长宁中学初二(9)班的教室外,一名学生兴奋地对来上课的老师说。

   学生口中的“杜老师”就是杜红燕,她是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她对记者解释说:“学校间周一节心理课,每次来上课学生们都这么热情。正是他们的认可和喜欢,让我越来越坚信当初转岗的选择是正确的。”

   此前,杜红燕教了17年的思想品德课,从2016年起,她兼任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2023年秋季,她完全转岗,成为了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这些年,总有人问她心理学哪里好,让她如此着迷,甘愿走出舒适圈?

    杜红燕总是笑着回答:“人生总是变化的,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没有错的,但往往需要转变爱的方式,我依旧爱课堂、爱学生,只是转变了‘爱’的方式。”

从“渡己”开始   打开“心”世界的大门

“我经历的每一版中学思品教材,都提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但为什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呢?”在多年的思品课教学经历中,杜红燕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

2016年前后,因与家人的育儿理念不合,杜红燕变得愈发焦虑。为了“自救”,她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书籍。“这仿佛打开了‘心’世界的大门,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的观点和方法吸引了。”杜红燕说。这一年,她通过自学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与此同时,关于思品教学的困惑也渐渐有了答案:思品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心理学重在到活动和游戏中去感悟,一个重“说教”,一个重“实践”,这可能导致了心育效果的不理想。

“二者之间有没有可能结合起来呢?”正当杜红燕开始更深入的思考时,学校得知她考取咨询师证书后,请她做兼职心理教师,让她有机会将心中所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思品课堂上,她将心理学中一些放松身心的游戏运用了起来,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心理健康课堂上,她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悄然融入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课堂外,她与学生和家长常常沟通到夜幕四合,用心用情开展个案辅导,用同理心、共情和陪伴帮助学生走出焦虑。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杜红燕又渐渐感受到自身心理学专业能力的不足。2019年,“6·17”长宁地震后,当地组织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我从独自研学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的阶段。”杜红燕说,“前三年虽然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但成长不快。”而从培训以来,她和小伙伴互相鼓励,先后取得了初级沙盘游戏师证、心理急救员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动力催眠师证。

学以致用    开发多样心育活动

“杜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有天赋的!”长宁县心理健康育人中心负责人潘明剑这样评价杜红燕。由于长宁县心育中心就设在长宁中学,杜红燕也是中心成员,近年来,杜红燕在心理健康培训和育人工作中的表现,潘明剑都看在眼里。他补充说:“许多心理学要点,杜红燕一点就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开展起心理健康育人工作,她好像不知道累,总是孜孜不倦。”

2022年,长宁中学将学校竹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开启了园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杜红燕作为学校心理育人中心副主任,全程参与了开展多肉盆栽领养、“绿色暖心,园艺健心”盆栽养护、新生入校植物领养等一系列园艺心理活动,开设“竹君”快乐花圃社团、幸福花艺社团,开创园艺心理与生命教育深度结合的“四季课程”等工作。

她还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把部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用于花圃育苗,既减轻了全校师生换养盆栽的花销,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花圃劳动的过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松身心。曾经有一位找杜红燕做疏导的学生,看见她在花圃里拔草,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拔了一个多小时。那天师生俩什么都没说,拔完草后,看着清理好的花圃,学生对她说:“拔草时,我就想象成在拔除心里的烦心事,现在心情好多了,以后有拔草的活儿,老师您还要叫上我。”

如今,园艺心理健康教育在长宁中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但杜红燕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脚步却没有停下。2023年在北京参加了第17届心理学家大会后,她又发现了心理戏剧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疗愈促进作用,深入学习并取得了青少儿心理戏剧指导师证书,在学校成立了心理剧社团,并正在积极申报相关课题研究。她说:“心理学让我走出了育儿焦虑,并逐渐变得强大,我从中受过益,也想释放光和热,用更好的教育教学来引导学生们。”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家校协同发力”

        在杜红燕办公桌的抽屉里,锁着几本牛皮纸包裹的笔记,那是这几年来她参与的学生个体辅导的记录。“人数其实也不算多,但事无巨细我们都要隐去姓名记录下来。”杜红燕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学生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概率以及个体疏导的成效,与家庭因素和家长配合度息息相关,守护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家校协同发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富有了,但人们的精神却没跟上,家长们都奔经济去了,和孩子的沟通就少了。”杜红燕说。

她参与个体辅导的学生案例中,许多家长向她诉苦:“孩子不知道和我怎么讲话,我也不知道和孩子讲什么?亲子之间除了生活费基本没有交集。”此外,杜红燕发现,愿意听从老师建议、加强与孩子沟通、配合疏导的家庭,学生恢复得就更快、更好。意识到家长、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杜红燕又借助家长学校和家长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培训。

2023春季,在初中学生家长会上,杜红燕开展了家长培训和现场疗愈。她鼓励家长们直白地表达对孩子的爱。当第一位家长起身转头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并说“我爱你”后,那名学生竟然应答着,奔向了妈妈的怀抱。“我完全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随后,越来越多的家长起身表白,学生们也纷纷奔过去,有的拥抱着、有的眼角含着泪。”杜红燕说。原本只有15分钟的家长培训,延长了半个多小时。

看到了家长培训的效果,学校也很支持杜红燕继续开展相关培训。“2023年,我们一共开展了3场培训,未来只会更多,我还想组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一起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杜红燕继续说,“一入‘心’门情似海,我很感谢当初的选择和转变,也相信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教师的路会越来越好走。”

杜红燕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