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攀枝花市:多举措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郭光恒        2023-05-23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凉山

《教育导报》讯(郭光恒)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大家争相热议的话题,也是教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如何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攀枝花市立足地方实际,深入分析研判,多举措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认识不够充分。疫情的冲击、虚拟世界的诱惑、现实生活的落差等等,给学生的思想信念、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带来了隐蔽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学校、家庭、社会显然准备不足。

缺乏专业支持。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深受学生信赖,但对心理问题往往缺乏专业的认知与应对策略;而心理教师与学生接触不多,难以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而专业的纾解。

协同存在短板。研究表明,学生心理问题90%以上源于亲子关系恶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等亟需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也尚待完善。

跟踪缺乏动态。目前,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筛查通常是一年一次,缺乏科学有效的动态跟踪,导致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不足,难以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

二、多举措落地:“七个坚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攀枝花市立足全盘布局,采取了“七个坚持”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让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正轨,也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走出了心理困局。

(一)坚持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推出“1+6+N”的工作机制,即:设立1个由教育、卫健、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有地方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的攀枝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做好系统构建与顶层设计,形成联动机制,增强推进力度。各县(区)参照市级标准成立6个分中心,起好“中枢”作用。“N”即全市119所中小学校完善学生、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防控网络,全面抓好落实。

(二)坚持培训赋能,提升育人水平。2022年10月以来,全市组织了“种子教师”、管理团队、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三轮培训,参训人员达3600余名,实现了全市119所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好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突出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情感价值,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展“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2篇,同时还在全市遴选出心理健康教育金句166条,供大家学习、借鉴,心育水平不断提升。

(三)坚持定期研判,确保精准施策。组织多个调研组,深入各中小学校和医院调研,并通过与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医生进行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中小学生的身心状态和面临的外部压力,研判当前该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38条措施,出台了《攀枝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联防联控专题会议制度》,确保精准施策。

(四)坚持五育并举,夯实成长根基。坚持源头治理,督促各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五育并举,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开展每日一歌唱、每月一观影、一期一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之美,成功之乐,丰富校园生活。围绕青春期心理、起始年级心理适应、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调适等重点环节,采取专题讲座、团辅、个辅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五)坚持筛查建档,实施重点跟踪。各中小学校充分依托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支主要力量,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做到早发现、早疏导。坚持每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做好分析统计,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重点学生建立“一生一档”,落实关爱措施。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卫健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教融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救治服务等9大举措,进一步畅通了转介诊疗机制。

(六)坚持家校协同,提升育人水平。2022年,市、县两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讲座500余场次,惠及家长8万余人次;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加强课题研究,推动7项省级课题立项;创新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全市110所中小学校1.2万余名教师共计开展家访3万余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健全。

(七)坚持“依靠群众”,提升预防水平。心理危机的预防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用好教师、家长、同伴三大力量。攀枝花探索建立心理健康全员导师制,让教育的阳光能照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班级安全委员、心理委员作用,落实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上学、放学路上的同伴安全提醒、监督机制,做到信息能及时获取,力量能及时调动,危机能及时处置。

三、成效显著:大数据融入让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精准化

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数字支撑,多举措成功落地后,攀枝花市也因此构建起了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做出了他们自己的特色。

大数据赋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精准”。 在西区中小学校率先投入试用“i++”心理测评系统,实现了“定期普测+动态监测”相结合,动态采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类型、问题成因等方面的有效信息,绘制学生个人心理画像,建立“一生一档”电子心理档案,汇集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数据库,为帮助学生心理自助、教师心理辅导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今年5月,“i++”心理测评系统已经在全市推广使用。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让专业指导更“贴心”。2022年10月,市教育体育局组织了由全国知名专家、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的编写团队,先后9次修订和校稿,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编写,由家长篇、学校篇两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编写(共6册)。“家长篇”从环境适应、情绪管理、青春期心理、亲子关系等方面入手,让广大家长可以通过查阅手册,对照孩子的日常表现,找到正确解决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学校篇”从心理适应、学习指导、青春期心理、人际关系、生涯规划等方面入手,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和大量实操策略,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提供专业指导。该手册2023年3月在全市23所中小学试用,计划同年9月在全市推广使用。

“百校千师访万家”让家校协同更“走心”。 2022年9月,全市各中小学校启动了“百校千师进万家”家访系列活动,形成了“5+9+2”的工作思路,“5”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次;“9”即针对优秀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心理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等9类情况分类家访;“2”即家访要多肯定优点、少批评指责。通过系列活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营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氛围。

(作者系攀枝花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市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

编辑/一审:张文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