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家校同频,共育“劳动小达人”

文字由“教育写作共同体”提供        2022-06-24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多样化的学段目标,不仅在宏观上明确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也在微观上对劳动教育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能够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什么支持?家庭和学校又该如何系统地开展既适合孩子年龄段,又富有趣味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让孩子习得基本的劳动技能,涵养热爱劳动的品质?近日,由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张道明老师牵头,来自江苏、广东、湖南、新疆、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区)热爱写作的校长、教师、教研员共同组成的“教育写作共同体”举行了一次线上沙龙活动,就劳动教育话题开展了讨论。

劳动不是负担,启蒙在家庭

谈起孩子的家庭劳动,不少家长表示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觉得劳动可有可无。“老师,我的孩子在校表现怎么样?我们在家什么都没让他干,他只需要认真学习就够了。”这是四川省江安县大妙镇中心小学校教师罗庆兰经常听到家长们说的话。

家庭劳动和学业成绩真的是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吗?这种观念,罗庆兰并不认同。“家庭劳动是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到的义务,这是一份责任,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家庭责任感。”罗庆兰说,让孩子做家务不是浪费学习时间,做家务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不仅如此,家务劳动还能促进文化课的学习。小小家务活不仅要动脑、动手,还能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让孩子爱劳动,爱生活、爱家人,才是真正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罗庆兰班里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一个在家里做“甩手掌柜”,他们之中不乏一些家务劳动能手。在罗庆兰看来,家长如果什么事都主动包揽,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失去独立的机会,失去体验生活烟火气息的机会。家长适度放手,孩子往往更优秀。

“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沃土,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该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义务。”四川省都江堰市团结小学教师黄萍说。细读《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发现课标对每一学段的任务群从“内容要求、素养表现、活动建议”都给得非常详细,细到用笤帚扫地、拖把拖地,用抹布抹桌椅等,这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都可以在家中实现。

黄萍认为,劳动教育的启蒙在家庭,父母是孩子劳动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早期劳动技能培训的基地。孩子不仅模仿能力强,还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家庭成员的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一个家庭一直以来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大人们习惯将每一个物品使用后归位,也要求孩子这样做。孩子也会慢慢养成劳动的意识,具备劳动能力。如果父母扫地、拖地、洗衣,让孩子参与,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体会到责任,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这样经过多次实践,孩子不需要家长手把手教,也能掌握家庭劳动技能,骨子里就会生长出热爱劳动的品质。

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扭转家长和学生对劳动的误解之外,学校也应该成为家庭劳动教育的推动者,为学生创造劳动教育场域。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教师张道明表示,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认识到劳动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体验到劳动可以带来快乐,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很重要。教育不能把劳动当作一种惩戒手段,当学生违反了纪律或者没有完成作业,教师不应该罚他们去打扫卫生;校园种植园不能只有家长和老师忙碌的身影,要让学生去锄地、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甚至拿“产品”到街上去卖,在动一动手、弯一弯腰、出一出力、流一流汗中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植根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校要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系统“工程”

新课标指出,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这为学校助推家庭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那么,家校如何形成合力,让劳动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教师王伟表示,学校要强化主导作用,多形式助推家庭劳动教育。

“学校应该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一种系统化的支撑。”王伟说。首先,要坚持理念引领,凝聚家庭劳动教育共识。新学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了重置。在饭堂、公区、教室等多处区域粘贴劳动文化宣传标语,并在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发布多篇劳动教育相关文章。利用家长培训超市、家长沙龙等渠道讨论家庭劳动教育相关话题。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家长转变家庭劳动教育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劳动不是额外的任务,劳动能够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品行养成和价值观的树立。

其次,坚持项目驱动,打造特色家庭劳动课程。现在不少学校都设计了劳动教育课程,然而其中缺乏特色家庭劳动课程。比如,有学校利用校园后面的桑园地,大力打造集种植、采桑、养殖、培育、织丝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课程,这是学校主导劳动课程的典型形态。但王伟认为,这种劳动课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权责下放到班级,以班级平台为依托,从自身班级实际出发,打造特色劳动课程。王伟结合自己班级的文化创建,以“顺德牛奶的奇妙之旅”为情境,设计了涵盖“探寻水牛奶发展史、学习制作水牛奶甜品、拍摄制作视频、开发系列微课”四项大任务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家庭劳动教育中“烹饪帮厨”中的部分任务有机结合到班级特色劳动课程中,采取布置亲子劳动任务的方式,创造了家庭成员共同劳动的机会。这种融合为一整体、散为满天星的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将会成为家庭劳动教育的主流形态。

最后,坚持评价导向,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评价量规。没有评价的劳动教育,无法深入持续,效果大打折扣。劳动教育要体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之初,以逆向设计的思路,重视评价量规的设计。运用评价量规主要是强化家长对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评价和监控,为家长合理评价孩子的劳动教育成效提供标准和依据,避免主观臆测和偏于一端。比如,在推行“顺德牛奶的奇妙之旅”劳动课程时,王伟便设计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量规,注重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网络平台成员等多元主体评价,在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以文字成果的汇报、采访对话及交流、甜品的制作及过程的展示、网络平台的投票、 APP的视频播放量等不同形式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评价量规不能繁琐,应该简单醒目,容易操作。

四川省都江堰市团结小学副校长代益梅非常赞同王伟的观点,她认为,学校不仅可以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评价标准”和“展示平台”,还可以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一个系统的“工程”。以都江堰市团结小学实施的“亲子生态劳动微作业”为例,这项“工程”可以包括:一是系统设计整个6年的学生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单靠家长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绝大多数家庭的劳动内容安排上会比较随意和零散。因此,在课标未出台之前,学校便为孩子们设计了1—6年级共12个学期的在家劳动微作业,每周完成一个微作业,每学期设计10周,整个小学阶段就能完成120个在家劳动微作业,包括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种植与养殖等。

二是系统组织开展不同学段的家庭劳动亲子体验。学校可以牵头组织家庭劳动活动,每个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安全监护下对标实践,既能增强亲子关系,更能体现多对一的指导优势,这些是学校场域下无法带给孩子的劳动体验,同时也能解决家庭劳动教育碎片化、标高不均的问题。

三是系统收集、整理、评价和展示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成果。比如学校这学期的“亲子生态劳动微作业”布置了10次,就有3次比较及时的全校性1—6年级优秀作业评比。最近的一次是一年级剪五角星,二年级剪对称图案,三年级缝纽扣,四年级缝沙包,五年级拟定家庭出游方案,六年级农事体验。这周布置,周日上传作业到学校平台,下周评比出优秀作业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线上展示,学期末还会在线下举行“劳动大咖”的终极比拼。当然,学校还可以通过家校社协作,系统整合能提供学生进行深度劳动体验的各种资源。

“劳动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种基本能力。学校和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落实好家庭劳动教育,家长和学校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教师丁国满说。在学校,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设计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创意活动,如厨艺大比拼、“劳动大比武”等,还可以设计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完成,如养一盆花、种一棵树、洗一次碗等;任课教师要联系课文中的相关篇目,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家里,父母是家庭劳动教育的示范者,父母的劳动行为,将影响并带动孩子参与劳动。因此,父母要摒弃“唯分数论”的思维,把劳动作为孩子生存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给孩子示范炒菜、做饭,带孩子走向田间地头,扳玉米、摘枸杞,一起劳动,共同体验劳动的苦与乐。

趣味劳动,让孩子乐于参与

某短视频里,一个爸爸边拍视频边说:“快来看看啊,又在造假啦。”视频画面里,一个穿校服的小学生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撮箕,摆着扫地的姿势,妈妈拿着手机在拍照,拍好一张换个姿势再拍一张,拍完孩子立即放下了打扫工具。从视频的内容看,是学校经常要求学生在家劳动并拍照上传,为了应付学校的任务,于是造假。

学校期望的家校协同劳动教育,为什么会异化成拍照上传的形式呢?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教师孙中兵认为,这当中固然有家长和孩子的认知原因,但学校也有责任。学校在设计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活动时,应设计具有趣味性、适切性、创造性的劳动,避免纯体力的劳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劳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劳动中去。只有趣味还不行,还必须要注意适切性,即为不同学段、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学生设计多样的可供选择的劳动。劳动的设计还要注意创造性,需要激发学生智力去思考、去观察、去研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劳动中去,才能不异化为拍照上传的形式,才能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体现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教师许秉红看来,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发生事故。许秉红小时候,家里有一部只能使用电池不能接交流电的收音机,而电池用不了多久就需要换新的。家里刚通电的时候,许秉红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让收音机接上电不就不需要老换电池吗?说干就干,趁父母不在家,许秉红和弟弟找来一节电线,弟弟托着收音机,许秉红接电源。刚一接通,只看到火光一闪,“砰”的一声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幸亏弟弟及时将收音机扔了,不然他们肯定都受伤了。

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情让许秉红明白,一个家庭缺乏对孩子“安全规范”的劳动教育是很危险的。而如今,劳动教育在家庭较难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有的家长或许很忙,或许嫌麻烦,没有教孩子怎样安全规范地劳动,干脆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做,这其实是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小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你越不让他做,他越会偷偷做,那样反而不安全,倒不如及时引导,在孩子心中种下‘安全规范’的种子,使他逐步养成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许秉红说,学校也要有所作为,给予家长一些培训,通过规范的培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规范行为,让家长们掌握劳动教育的方法。

(本版文字由“教育写作共同体”提供)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