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双减”之下的家长担当和社会责任——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双减”的理解与建议

彭州市隆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何明春        2021-09-17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聚焦“双减”落地

众所周知,“双减”意见作为中共中央直接颁发的文件,是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层面,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因此,要站在国家全局与人民利益的高度,才能真正领会中央文件的精神,才能贯彻好“双减”意见,促进教育和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作为“民生工程”,“双减”意见的落地,其最终服务者和受益者,是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的学生。因此,“双减”意见的最终推行和落实,必须依靠家长和学生,依靠社会。那么,广大家长乃至全社会在“双减”意见的落实上,应有哪些责任和担当呢?

家长层面

放大格局,正确看待“双减”的作用

“双减”作为国家决策,是国家在新时代推进社会改革、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双减”的实施,冲击了家长们固有的对当前教育的认识,打乱了部分在“精英教育”路途中的家长脚步,动摇了部分不规范培训机构的既得利益,出现短暂的“各类声音”,是预料之中的事。

家长们一定要放大格局,认识“双减”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实现公民共同富裕中的一个“子项目”;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此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冲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当前,随着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持续深入,“双减”的效果已经慢慢显现,家长和社会反响也逐步趋于稳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充分相信国家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力量,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让有“不轨企图”的负能量牵头鼻子走。

放长目光,明确教育是一生要做的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介入,人的终身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败。

家长应该有更长远的教育目光,明确真正的好教育,绝不是靠拼“负担”、靠“刷题”来实现的;靠无限度加重学生负担换来的“优异成绩”,绝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更要明确,决定人生成败的,也绝不是几次升学考试中的优劣。在未来社会,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当前,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学习上的“人上人”,能够进入名校,在孩子身体和心理上“欠下的债”,迟早是要偿还的。用孩子一生的健康,换孩子一时的优秀,孰轻孰重,答案显而易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教育改革,要发挥作用,只有让时间和事实来作出最公正的回答,教育更是如此。作为家长,要有安静陪伴,静待花开的耐心。

关注孩子,处理好教育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面对“双减”,我们要充分尊重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双减”并非只做减法,也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有时还要做“加法”。

“双减”的“减”,是要减掉学校作业过重的负担,是要减掉校外培训过重的负担;“双减”的“减”,是要扶正学校教育的正统地位,规范和限制校外培训的补充地位;“双减”的“减”,是要减掉学习中低效重复、以健康为代价的机械练习,是要增加科学高效的学习。

对于不同的孩子,家长们既要明确“双减”中共性的“减”,也要针对自己孩子,适当地“加”。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文化知识弱,还是学习习惯弱?是基础积累弱,还是学习方法弱?不同的情况,所要采取的个性化方法,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要一提“双减”,就人云亦云,“减”就是降低标准,“减”就是耽误孩子未来。

注意方法,紧紧围绕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五育并举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教育的方针。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明确,孩子的健康成长,远远比一次考试成绩,比一次升学得失,更为重要。

那么,家长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好“双减”中的“加减法”呢?

掌握好“加减法”的标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忽视了一个简单而常识性的教育目标,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的这个“长征”中,走着走着,目光越看越短、焦点越聚越窄。把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过分定位在“分数”和“名校”这个能体现“人上人”的教育价值观上。

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究竟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减”,是减还是适当“加”,应把握住全面发展这个标准。如果你把孩子的时间全部用在文化学习,用在刷题和应试上,忽略了德、体、美、劳的教育,这时应该“减”文化学习,“加”艺体劳动教育;如果你的孩子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更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那不仅不应减,还应适当“加”。

把握孩子的现状,做到有所“减”有所“增”

“减”心理负担,“增”兴趣培养——减轻孩子学习和成长中过重的名利和得失心理负担,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真正让他们乐于学习。

“减”校外培训,“增”校内高效——减少因“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校外培训现象,提高学校课堂教育效率,用课堂的高效来换取学生的低负担。

“减”作业负担,“增”方法传授——学校教学和家庭辅导中,应尽量减少用刷题等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提高应试成绩的做法,更多地考虑有针对性的方法传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低负高效。

“减”简单灌输,“增”探究学习——减少学习中的死记硬背、单向灌输,更多地利用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

“减”单科过重,“增”五育并举——义务教育中,避免出现偏向“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要科目,增加学生负担,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五育”均衡发展。

“减”机械训练,“增”任务驱动——要减少学习中的机械训练,变单纯的重复练习为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减”过难过深,“增”拓展延伸——要减少考题偏深偏难的现象,特别是为个别学校选拔学生而形成的奥数、信息技术奥赛等,人为地加重学生负担。应增加学科的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明确“加减法”的底限是体质健康和睡眠保证。家长在实施“加减法”时,应把握两条基本底线,那就是孩子的教育教学负担,应该在充分保证体质健康和睡眠的基础之上。凡是以牺牲学生体质健康、视力、睡眠为代价的学习,都是不科学的,也应该坚决制止。

体质与睡眠底线,是培养健康人的基本保证,如果我们培养的连“健康的人”都不是,那又谈何人才和接班人呢?

社会层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因此,家长层面充分认识了“双减”的担当,也就基本阐明了社会的相关责任。当然,作为更广范围的社会层面,对“双减”的责任,还应有以下作为——

形成正确的“双减”舆论导向。全社会应充分学习和理解中央的政策内涵和改革用意,对“双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有悖国家意志、有悖社会发展、有悖群众利益的言论和行为,应该坚决制止,为“双减”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充分尊重教育行业和教师群体。“双减”过程中,压力最大的是教育行业和教师。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教师都只是作为一个职业者,参与到这场改革中。因此,社会应该给予教育行业充分的尊重,相信教育能解决好自己的事。更要关心支持所有教师,无论是公立还是培训机构教师,他们只是上级政策的执行者,在“双减”的变革中,要给予他们改变的时间和空间。

营造孩子轻松宽容的成长氛围。教育的“内卷”和“躺平”,社会层面所形成的舆论和压力,都难辞其咎。全社会应该给孩子的成长营造轻松宽容的氛围。我们既要肯定有学习天赋,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又要尊重更多普通的孩子。要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肯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孩子的成长。只要能健康成长,未来能成为有用之人,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上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人,都是我们的骄傲与荣光。

教育如吃饭穿衣一样,是个人成长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全社会应用更平和与包容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和孩子。你喜欢吃满汉全席,也有人喜欢吃稀饭泡菜,只有当社会更加包容,教育才真正有可能百花齐放。

彭州市隆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何明春

编辑/一审:张文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