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牛!川农大一项创新种植技术被巴基斯坦总理点赞

黄云飞        2021-09-03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高校

《教育导报》讯(黄云飞)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和巴哈瓦尔布尔伊斯兰大学共建的巴基斯坦国家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中心在巴基斯坦巴哈瓦尔布尔县成立,这是巴基斯坦有史以来第一个致力于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国家研究中心。由川农大杨文钰教授带头研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中巴紧密的农业合作受到了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的高度赞扬。

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农民大会上,川农大巴基斯坦博士后穆罕默德·阿里·拉扎向总理伊姆兰·汗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基斯坦的发展应用情况。在听了阿里的介绍之后,伊姆兰·汗不仅高度赞扬了他及其导师杨文钰教授为这项技术在巴基斯坦的推广做出的卓越贡献,还向阿里颁发了奖励证书。

“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我向伊姆兰·汗总理介绍了我们的技术方法,并解释了我们技术的优点。他非常喜欢我们的研究。”在得到伊姆兰·汗肯定后,阿里激动地表示到。

从质疑到推崇,创新种植技术获“巴铁”青睐

32岁的穆罕默德·阿里·拉扎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他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去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阿里寒假归国后一直未能返校。然而,他并没有让这个假期虚度过去,为了不耽误研究工作,他和导师杨文钰商量后,决定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引进与推广这项课题在自己家乡落地。    

在中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较为成熟,目前已在四川、重庆等19省(市)推广。作为这一技术的发起人,杨文钰率领团队历经18年时间,攻克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难题。“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的地区,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平均每亩多收大豆100-150公斤,降低了氮的施用量、减少土壤流失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杨文钰说。

 然而,在巴基斯坦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验之初,当地村民看到阿里竟然把玉米、大豆间隔种植在一起,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我所在地区的一项新种植技术,最初没有人愿意相信我。”阿里回忆到。

面对村民的质疑,阿里没有退却。“在种植过程中,杨教授通过电话、电脑连线指导我做实验的每一步。他就像我的父亲,一直支持我,相信我。”有了导师做技术指导,播种2个月后,玉米、大豆两种作物都长得很好。“每亩地玉米产量达到660至700公斤,大豆90至110公斤。”

在阿里看来,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到巴基斯坦,无论对政府还是当地农民,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巴基斯坦,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兴起,当地对玉米、大豆等饲料需求量增加,但因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优质饲料短缺,产量一直较低且不稳定,其国内大豆消耗几乎完全靠进口,难以满足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初见成效之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农场主也纷纷慕名而来“取经”。经过实地参观,一些农民希望阿里在下一季指导他们使用这项技术。

加大推广力度,助力两国实现互利双赢

    初战告捷,让杨文钰与阿里信心倍增,他们趁热打铁,立即带领团队加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基斯坦的推广力度。  

2021年春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巴试验示范点数量由2020年春季4个增至15个,涵盖巴旁遮普和信德两省共19个区,面积约40公顷,年增长率高达1076.5%;新增5家科研结构合作、1家企业合作、5户农场合作。

作为阿里的导师,杨文钰认为,阿里在巴基斯坦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复合种植技术意义重大,巴哈瓦尔布尔伊斯兰大学和川农大共建的巴基斯坦国家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中心的揭牌将有助于填补中巴双方在大豆供需方面的差距。

谈及为何选择在巴基斯坦推广玉米-大豆带复合种植技术,杨文钰表示,保障粮食安全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巴两国是情谊深厚的友好邻邦,同时又都面临大豆生产短缺的问题,理应携起手来,以更加团结的姿态加强双边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现在,我的首要任务是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从中国带到巴基斯坦。这些都是巴基斯坦实现高产所急需的,在我的导师杨文钰教授和巴哈瓦尔布尔伊斯兰大学副校长阿塔尔·马布布教授的支持下,我将更加热情地工作。”阿里表示。

编辑/一审:殷樱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