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劳动教育,为孩子幸福生活赋能

实习生 胡静        2021-05-07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德智体美劳,劳动占有重要位置。劳动教育不是新名词,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劳动教育逐渐被轻视、被弱化。如今,劳动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3月,我省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各学校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上下足功夫。除了开设课程,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还需要家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收获全面发展。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劳动实践,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把劳动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让劳动为培养孩子幸福生活能力赋能,近日,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四川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分会理事李萍在“青羊家庭教育直播课堂”上以“劳动教育与培养孩子幸福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主题给家长们分享了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能促进孩子学习发展

“有的家长对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清晰,致使他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包办一切,迁就溺爱,家庭中劳动教育严重缺失。”李萍说,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当有一天家长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能够自己一个人或者和他的爱人一起幸福地生活。

在李萍看来,家庭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走出家庭,成家立业,独立生活,能自己过日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重视劳动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但现在的一些家长明显在劳动教育这一方面有所欠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李萍说,劳动教育的缺失,会使孩子产生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会使孩子养成铺张浪费,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惯;会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些不利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避免这些不良影响,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孩子未成年阶段,有一个任务,就是使孩子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李萍发现,很多家长割裂了劳动与学习的联系,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在家庭中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而大量事实证明,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上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比起不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成绩好了27倍。孩子如果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习的路上很难走得更远,科学文化知识也很难学得扎实。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劳动教育,要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劳动,增加锻炼机会

劳动教育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劳动教育设有6个学分,其中要求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进行,在高中3年进行劳动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

在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中,李萍常会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做家务会导致做作业的时间不够,从而耽误孩子睡觉的时间。遇到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她给家长的建议是:首先,家长要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孩子上学前让孩子将垃圾分类并倒掉,在洗漱的同时将洗浴间的卫生打扫一下等等。这些活动并不会耽误孩子太多的时间,还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未来进入大学,过上集体生活时,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家长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要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不例外的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李萍告诉家长们,要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孩子应该要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中成长,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家庭教育与学校协同发展,因此,家庭要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加劳动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李萍说,有些学校给学生分发《劳动手册》,让孩子回家自己主动做家务,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家务劳动做一些评判,将孩子参与的这些劳动记录在册,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李萍介绍,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比例为15:1,收入也比后者高了20%,而犯罪比例是1:10。从中可以看出,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幸福生活能力有直接关系,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也是为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赋能。

劳动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要在学科教学中,强化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要正确认识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高中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模式转变;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的目标转变;从高中教育‘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李萍说,家长要具备为孩子未来幸福奠基的格局。

就如曾国藩所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家长的格局大小决定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家长应该立足于未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在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

家务是家庭中最自然的劳动场景,孩子有很多家务劳动值得尝试。李萍认为,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家务,是家长不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洗不干净碗,容易将碗打碎,有些家长认为,有那个时间做家务不如做两道题……这些行为会极大地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家长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其所带来的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及劳动技能培养,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担当,是孩子未来获取幸福生活能力的基础。“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给孩子一个岗位,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需要分担一定的家务活。”李萍说。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