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做一名最听话的战士——记西南医科大学抗美援朝老兵李效东

李尘 付尔梅 严谨 张文潇        2021-01-19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泸州

出征朝鲜前他是上进的青年,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是热血的战士,归国工作后他是忠诚的公仆。现已90岁高龄、经历脑梗后瘫痪近50年的西南医科大学抗美援朝老兵李效东,依然能清晰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热血出征  保家卫国

“母亲有兄弟姊妹照顾,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就应积极加入人民志愿军”,1951年,已经参加征粮剿匪、减租退押、清匪反霸等革命工作的李效东,将帮工所得的谷子全交给了政府,“什么都没要,就去当兵了。”

随部队乘登陆艇到达武汉后,乘坐隐蔽性强的“闷罐火车”(没有窗户、用于货运的火车)到达吉林省,随后,李效东与其他新兵在吉林省九台县头道沟村进行军事训练。1951年7月7日,李效东随部队跨过鸭绿江,由于怕惊扰敌军,队伍连夜步行行军,白天才有一点休息的时间。“有时候赶得急,休息时间少,甚至有人走路都在打瞌睡,后面的人碰到了前面的人,就醒了,又继续走。”那时经常下雨,行军路上有许多稀泥,睡觉时战士们要把自己躺的那块稀泥地弄平,铺上树枝和草,再垫一层雨布,通常两人睡一铺,盖一床被子,而另一个人的雨布就挂在树枝之间,为他们遮风挡雨。

恶劣的行军环境,无法浇灭李效东心中的热血。“入朝后不久,我们新兵连就补入了老部队,编入19兵团63军189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符合,他被选去当了医务兵。虽然医务兵很少有机会在前线直接对敌,但战场上战火纷飞,战事激烈,伤员不断被转运,他和战友们奋力抢救伤员,没有一次退缩。“有一次,子弹就从我的耳边飞过”,回忆时,李效东依然心情激动,“中国人打仗就是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苦再累也没事,就像国歌里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板门店谈判时,李效东所在部队负责保卫和平谈判的任务,与美军在高樑山激战,向南推进了几十公里,迫使美军又坐下来谈判。

image.png

李效东(左)

好学上进  与医结缘

李效东打小就喜欢看书,但由于受地主压迫,家破人散,经济十分困难,他只上了4年学,11岁便跟着三哥去皮鞋作坊当学徒了。幸运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时被选为卫生兵,得以进入医训队学习。虽然学习环境简陋,以山间树林作教室、砍下的大树作板凳、膝盖作书桌,但他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希望学好医学救治伤员。只要有利于学习,别人不愿做的事他都积极完成,有一次,教员需要学生做人体示范,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李效东二话不说便上前脱掉上衣,“老师在我身上指出来,我的印象就更深刻,所以我的解剖学得很好,同时也服务了同学。”

后来,部队因要前往红学山备战,医训队的学习便耽误了。这也一直成为了李效东心中的遗憾。

战争还未结束,由于担心国内军力空虚,李效东所在部队被安排提前秘密回国,他因为学习好,被部队选中培养卫生兵,在独立卫生营里当卫生排的排长兼教导员。1958年,李效东复员回到原籍江津,下半年考入泸州医士校学习,问及原因,他坦言:“我想把因战争而耽误的诊断学学完。”1959年,他又考入泸州医学专科学校(现西南医科大学)。虽然最后没有从医,但他选拔培养了许多优秀医学人才,如今,他依旧保持学习的习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image.png

李效东(左一)

忠诚履职  奉献担当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往哪儿去。”这句话李效东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从加入新兵连到做医务兵,从辅导员到组织老干部工作,李效东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四川人是‘小老虎’,我想真枪实弹和美国打,但组长这样安排了也没有办法,我想做这样的英雄,但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论是当医务兵还是任教导排排长,他都拿出了上阵杀敌的英勇与努力。1951-1955年,因表现突出,荣获嘉奖三次、立三等功两次。

考入学校本来继续想学医的他,因表现优秀先后两次被抽调出来,他服从安排,提前毕业,勤勤恳恳,在学校一工作就是几十年。“干不干是态度问题,干不干得好是技术问题。”李效东常说。后因身体原因和工作需要,被分配负责组织老干部工作,时泸州医学院被评为“泸州市老干部先进单位”,他个人荣获“泸州市老干部先进个人”。(李尘 付尔梅 严谨 张文潇)


编辑/一审:张文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