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心理学教授张皓谈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辅导: 走出情绪低谷 重建阳光心态

记者 胡敏        2020-11-20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强烈冲击,下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有了相对安全的国内环境,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秩序。但对于经历过疫情的我们来说,心理和生活的重建过程仍很漫长。

心理学上将人们面对灾难的反应按时间先后分为四个阶段:英雄主义阶段,人们全力以赴应对灾难;蜜月期,灾情稳定,危险降低;幻灭期,面对灾后影响陷入情绪低谷;恢复期,漫长的生活重建和心理重建过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皓认为,疫情发生后半年左右将进入情绪低谷期。帮助家长、学生走出情绪低谷,恢复阳光心态迫在眉睫。近日,在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主办的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辅导公益讲座上,张皓用认知疗法,帮助家长回顾疫情发生至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探讨我们如何看待疫情,以及我们能够做什么。讲座受到热烈欢迎,8万多名家长在线观看了直播。

疫情之下,我们经历了什么情绪?

恐惧、脆弱、压力需要良性发泄

张皓用一个观点开启了这场备受期待的线上讲座。为什么心理健康这么重要?因为心理健康关系到人的劳动能力,世卫组织公布了十种最终能让人丧失劳动力的疾病,一半以上是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有一种心理疾病叫身心疾病,因为身体不好导致心理问题,还有一种叫心身疾病,因为心理问题导致身体疾病;心理健康关系到家庭幸福,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家庭幸福;心理健康跟孩子未来事业成功息息相关,一个事业成功的人一定是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所以,她希望每个家长注重心理健康,也注重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

灾难是否会促使我们成长,一次打击是否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张皓认为,主要不是看发生了什么,而是看我们怎么应对。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或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应对过哪些情绪?张皓认为,首先是恐惧、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刚席卷而来时,每天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牵动每一个人的心。第二是脆弱感,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到自己,尤其是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人类的新问题,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应对。甚至当一些极端事件出现的时候,我们开始怀疑周围的人,觉得可以依靠的人有限,觉得身边的人都帮不了自己时,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很脆弱。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还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很多人没有积蓄,疫情期间工作停摆,收入减少带来巨大的压力。不能出门也给一些人带来了心理压力。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我们在郁闷时出去走走。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人们不能出门,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矛盾,这又带来了一重压力。

媒体报道也是压力来源之一。媒体出于好心报道了一些负面事件,而这些事件过多地曝光,会让一些人感觉没有希望,甚至认为生活中这些负面事件是常态。其实,这些负面事件很多是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我们的社会是常态社会,我们的生活是常态生活,这些事件不会大概率地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张皓说,我们要看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地方,这叫阳光思维。

为什么要给大家讲疫情下的心理辅导?张皓拿出一个杯子举例,假如杯子代表每个人内心的容量。孩子的杯子很小,装不了多少就快满了,成人的杯子要大一点,但容量仍然有限,把以上几种负面情绪都装进去,我们的内心就会处于要装满的状态。所以识别这些情绪,进行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宣泄情绪有三个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识别压力来源,就是一种良性宣泄情绪的方式。

怎样看待疫情?

疫情就像“醒酒汤、疫苗、 B超机”,让我们变得更强

“良好的认知,是情绪管理最重要的方式。”张皓说,一旦你的认知是对的、积极的,内心的压力会减少很多。希望家长能跟孩子讨论对疫情的看法。张皓帮家长归纳了三条认知:

疫情像是醒酒汤,提醒我们人生无常。首先,平安和灾难无常。灾难说来就来,2008年的地震波及灾区人民,这次疫情则是席卷全球,提醒我们平安和灾难无常。其次,顺境逆境无常。疫情提醒我们,顺境过后可能是逆境,就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你喜欢春天,但春天不会永远,你讨厌冬天,冬天也不会永远。第三,富裕和贫穷无常。家长要给孩子底线思维,好日子能过,穷日子也能过。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把孩子教得不能过苦日子了,让人忧心。

疫情像疫苗,有了这个疫苗,我们对不如意就有了耐受力。其实疫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获得利益,也在孩子的成长中植入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爸妈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很可能成为孩子未来面对困难的蓝本。

疫情像一个 B超机,查出了我们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为什么都经历了疫情,有些家庭会崩溃,有些家庭会压力重重,而有些家庭就可以应对,这说明在我们的家庭中有一些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通过这个机会,我们可以把那些没有建立起来的东西做一些弥补。

疫情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修复关系、肯定努力、学会求助

疫情防控态势良好,我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秩序后,能够做什么?张皓归纳了四个方面:

第一,适时将你的感受和抗疫经验和家人分享,并利用这个机会修复也许并不太好的沟通关系。张皓指出,一般情况下,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沟通还算正常,孩子有心里话愿意跟爸爸妈妈说,但过了三年级,有不少父母已经听不到孩子的真心话,也就不能给予孩子帮助,这就是沟通出了问题。父母需要赶紧修复跟孩子的沟通关系。

要肯定家人在抗疫中做的努力,而不是抱怨他们做得不好。张皓把人分成三种:第一种人像太阳,能发光,能产生温暖,也能照亮别人。第二种人像月亮,他自己不能发光,但他跟有光的人呆在一起,他就有光,跟没光的人在一起,他也没光。还有一种人不像太阳,也不像月亮,他像一颗星——“扫把星”。因为他的存在,能把周围人的情绪搅得昏天黑地。这样的人是什么样子?就是成天抱怨。张皓建议,要多肯定家人在抗疫中的努力,而不是抱怨他们做得不够好。其实,这次疫情大家都没有经历过,做不好是正常的,我们努力把它做好。也许在你的帮助下,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就能做得更好。

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建立一个观念:我们可能有搞不定的事,当我们需要帮助时要尽快求助。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情况我们可以自己搞定,哪些事情我们搞不定时要求助。我们可以进行家庭会议讨论,爸爸做哪些事情,妈妈负责什么,孩子负责什么,假如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情况,该向谁求助?当我们把这些讨论得很充分,内心压力就会小很多。这就是在沟通,在做情绪管理。

讲座最后,张皓希望我们的家庭生活都成为积极的生活事件,家庭生活中,妈妈带来的是希望,爸爸带来的是力量,孩子带来的是开朗活泼成长的生机,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自今年9月底以来,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疫情下的心理辅导”公益讲座已举办近200场,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讲师团志愿者走进成都各区(市)县中小学为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课程在张皓的带领下统一备课,内容聚焦疫情后的个人情绪处理、亲子关系、学习专注力和人际关系等。家长讲座主要在线上进行,学生辅导均为面对面沟通,受到各学校热烈欢迎,原计划举办200场公益讲座,目前,收到各学校报名数量已超过210场。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