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有效提高学生晨读品质

刘勇刘丹丹董文文        2020-09-15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刘勇刘丹丹董文文

于谦《观书》有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晨读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晨读中,可以放声朗读,进行有效记忆,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我们发现,开校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晨读效果整体不佳,究其因,一是返校学习的新鲜度与兴奋感逐渐消失;二是受假期“三无”影响:无晨读任务、无教师督促、无同伴激励。

晨读还有很多的价值,如开发右脑、改变性格、塑造气质等,如何提高晨读品质和培养晨读习惯?不能简单粗暴地规定和惩罚,需要重新审视和系统思考。重新创设晨读的文化氛围,重新建构晨读的朗读机制,重新挖掘晨读的引领策略,如此,方能让学生有效地晨读起来。

一是让学生喜欢晨读的内容。传统晨读强调“背多分”,内容和形式在不断重复:重复地预习或复习,重复地朗读或背诵,这种现象的“病根”在于不是以广泛阅读为本,而是以应付考试,自然不符合晨读的本质规律,得不到学生的喜欢。返校之后,大都认为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缺乏监控与检测,于是一周的晨读都在朗读或复习相同的内容,教师浑然不觉,学生却早已厌倦。

晨读,需要对课本进行预习与复习,但更需要对教材拓展与迁移。如语文学科的晨读,便可以多读一些古诗文甚至现代诗文,它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而好的语感可以生成好的语言,也是阅读与表达的重要基础。我校开发了“读味、品味、写味”的三味晨读本,如七年级的主题为“晨读赏美”,其板块有诗歌积累、诗词意象、经典成语、《世说新语》选篇、《论语》名句解析、现代文阅读等,增加了晨读的内涵,拓展了晨读的外延,丰富了晨读的层次,让每天的晨读都有新鲜感和挑战感,深受学生喜爱。

二是让学生接受晨读的方式。晨读时,大都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如果不够洪亮还会严厉批评甚至全班站着读。声音洪亮的全班齐诵自然是比较壮观的,但晨读不是读给教师看的,学生被迫地大声朗读无趣的内容,其意义何在?教师虽不断要求,学生的朗读亦“精神振奋”一下便又偃旗息鼓了。脑科学研究,“记”是死记硬背,“忆”才是关键,但“忆”不是反反复复地机械朗读。除此之外,还要尊重学生个体记忆方式的不同差异。所以,晨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进行恰当的“任务驱动”和真实的语言“咂摸”,以学生的自主朗读为主体,穿插全班齐读、自由朗读、个体朗读、教师范读、角色朗读、表演诵读、读背结合、读写结合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晨读。更为重要的是,晨读还要关注学生的层次,可以让学困生后读,但不要让学优生陪读,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不同、需求不同,其朗读的内容和朗读的方式亦可能有所不同。

三是让学生完成晨读的任务。凡事预则立,有明确的晨读目标,有具体的晨读任务,是提高晨读效益的策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晨读目标及任务如何设定呢?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题为《最优学习的85%定律》的论文,实验研究证明,学习“最佳难度区”为15 .87%。这个研究同样适用于晨读,如果任务太简单,学生往往“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任务太难,学生则缺乏成功的体验感。只有当能完成85%的任务时,学生既有成就感又有紧迫感,晨读的任务才是最佳的。所以,我们认为“晨读”也是一门课程,也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也需要认真地备课,只有当这些要素能够和谐地对学生产生作用时,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晨读起来。

一日之计在于晨,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更容易记住材料,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在晨读时,还要注意眼、口、耳、脑、手等多种器官互动协作,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当然,还可以采取适当奖惩和学生领读等方式来提高晨读的魅力和效益。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晨读起来,是我们每一天教学的美好开始。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