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母亲的一生

路来森        2020-05-14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路来森

70多岁的母亲,与人闲聊,常常感叹:“哎,这一辈子净干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正事没干一点。”言之,好像有不尽的无奈和悲凉。

听着母亲的这些话,我总会产生一种悲悯的情绪,悲悯之下,又会陷入一种悲思:母亲仅仅是在感叹她没干“正事”的命运吗?她感叹的,恐怕更是她那被动、琐碎的人生吧。

母亲这一代人,完整地经过了“大集体”时代,包括动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她们把自己最美好的生命岁月,都献给了那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下,她们和男性付出着同样的艰辛和劳苦。每天,他们都是随着队长的哨音出工,随着队长的哨音收工。收工回到家中,男人们可以泡上一壶劣质的茶叶,斜靠着身子啜饮、解乏。而母亲们却还要照看孩子,还要为全家人做饭,做完饭后,还要伺候全家人吃饭,还要“伺候”那些家畜们——喂鸡、喂猪。

在我小的时候,有好几次,看到母亲一边喂猪,一边身子斜靠在门框上,眼睛痴痴地望着前方,陷入沉思之中。有时,猪已吃完食,在院子里游逛,可母亲还是呆呆地望着。后来我想,那时的母亲,一定是太累了,所以,她才那样长时间地靠着,慢慢地把自己放入一种安静的情绪之中,享受那片刻的宁静。

白天其他的时侯,或者风雨天,或者夜晚,当其他人都在休息的时候,母亲还要做一些零碎的事情。比如没有猪草了,母亲就赶紧垮上竹筐,到田野中去打猪草;没有米面下锅了,母亲就赶紧,拿上粮食,到石碾上去磨米、磨面。晚间,母亲就为儿女缝补旧衣,赶制新衣。那许多个夜晚,有多少次煤油灯熏黑了母亲的脸面,烧焦了母亲的鬓发。

拾拾掇掇,从不歇息。这就是母亲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影像。

这一切,确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可是,正是母亲的这些日常的琐碎劳作,维持了这个家庭,养大了儿女。

儿女们长大了,“大集体”结束了,母亲的头发也白了,步履蹒跚。该是享一点清福的时候了?可是,不行,母亲还是倔强地“琐碎”着她的人生。她还要为儿女们守着户,理着家,抚养着儿女们的儿女。

我的儿子出生后,一直长到上幼儿园,都是母亲护理的。儿子不会走的时候,她要抱着、背着;儿子会走了,她又要追着、撵着。吃喝拉撒的事,全在母亲的手中。空闲的时间里,还要为我们做好每一顿饭,每次下班回家,我们总能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饭食。有些时候,我们会说:“娘,你歇歇,这样太累了!”母亲总会说:“累什么?我愿意,为我的孙子,为我的儿子干,我高兴。我还能干什么大事呢?”

终于,母亲的儿子的儿子也长大了。于是,母亲回到了农村的老家。她说:“别老跟着你们,拖累你们工作。”任你一再阻拦,总也拦不住母亲的倔强。于是,居住在农村的母亲,便“翘望”成了一棵树。每次听到我们要回家,她总会站在村口眺望着。好多次,望着站在村口的母亲,望着风中母亲飘逸的白发,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不知道,假如有一天,当我望不到母亲的眺望的时候,我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痛。

所以,后来闲暇静坐的时候,我就常常陷入一种沉思,想着母亲,想着母亲琐碎的人生。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